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3章 人事任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這個樣子,要如何為我們撐腰呢?”
李長風說道:“我認識一名道長,能夠煉製仙丹。”
李煒也是眼睛一亮說道:“速速去請這位仙長煉丹!只要陛下身體好了,一定能為我們父子二人撐腰!”
這邊明廷轟轟烈烈的變法,東南那邊的第一次制憲會議也落幕了。
這次制憲會議其實根本沒有決定任何事情,但是連續幾天的報紙報道,將制憲會議代表們討論的問題全部刊登了出來,讓所有參加制憲會議的代表們,都感覺到了自己參與到了東南的政治事務中。
就算是最不關心政治的百姓,也從報紙連續的報道中,感覺到了制憲會議的嚴肅性。
東南大都督府和內閣距離普通百姓太遠了,可是這些制憲會議代表都是住在同一座城市中的,甚至有的代表他們都認識。
這讓百姓們也產生了一種對東南大事的參與感。
制憲會議落幕前,蘇澤公佈了第一屆內閣的人員名單。
內閣大臣是由大都督蘇澤任命的,不過蘇澤增加了一個新任內閣大臣要在制憲會議上宣誓的環節。
首席大臣不出意外的由徐渭出任,這段時間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務都是徐渭在主持的,他對東南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
財政大臣的位置也沒有任何意外,蘇澤的老丈人方望海順理成章的出任第一任財政大臣。
交通大臣則給了還在淮北勘探水文,準備疏通運河的胡宗憲,胡宗憲專門趕回南京,宣誓就任。
司法大臣則由蘇州知府何心隱出任,教育大臣則由松江知府申時行出任。
譚綸出任監察大臣,水師大臣和陸軍大臣分別由林氏姐弟出任。
第一屆內閣大臣的名單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這些都是蘇澤起事創業的有功之士,他們的能力也有目共睹。
大家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內閣大臣這麼重要的位置,自然是蘇澤的親信擔任。
大家盯著的是這幾位升任大臣之後,空出來的職位。
徐渭是南直隸巡撫,這是東南第一省的巡撫。
何心隱和申時行,又是南直隸最強的蘇松二府的知府。
如今蘇松二府的稅收加起來,比江西整個省還要高,這兩個府的知府含金量十足,是東南第一知府。
譚綸是廣東巡撫,這個位置也非常重要。
廣東開埠最晚,在舊的航線上和福州上海這些老港口是沒辦法競爭的。
所以譚綸決定差異化競爭,主要經營南洋航線。
如今的東南各港口,都有自己側重的航線。
上海是整個東南和東北亞貿易的總樞紐,主要航線是對北方明廷的貨物出口。
如今東南對外貿易的大頭,自然是北方明廷了。
這個結果不出意外,要知道在嘉靖朝的實錄上記錄,大明人口差不多是九千萬。
以大明對人口的掌握能力來看,這個資料自然不是非常準確,但是這片土地上有近億人是沒錯的。
如今明廷和東南對峙,東南擁有南直隸、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武昌,明廷則佔據剩餘地區。
雖說南方人口稠密些,但是論國土的面積,還是明廷更大一些。
所以雙方的人口也差不多是對半開。
一個近乎於五千萬人口的市場,必然是整個東南最大的貿易物件,倭國和朝鮮是絕對無法比擬的。
福建的港口經營的還是當年蘇澤開拓的航線,也就是對倭國和琉球的貿易航線。
倭國同樣是人口大國,差不多是一千多萬這個數量級上。
而且倭國現在還是戰國時期,各大名之間的戰爭正在不斷升級,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很旺盛,而且倭國也是東南白銀的主要流入國。
廣東在舊航線上自然是競爭不過了,所以譚綸開拓了南洋航線。
南洋諸國的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這是葡萄牙人夢寐以求的東方航線。
不僅僅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加入到了這場貿易競爭中來,廣州的港口中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帆船。
廣東肉眼可見的發展實力,讓廣東巡撫也是一個人人關注的重要位置。
除了這些地方大員之外,七部和都察院的主官由大臣擔任,東南還有幾個重要的部門。
大理寺、司農寺、太僕寺、鴻臚寺、宗正寺五寺的寺正。
軍械監、將做監的監正。
這些職位都在吸引東南官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