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船逐漸進入外海,風浪日漸大了起來,船也逐漸變得顛簸起來。
蘇澤已經徹底不吐了,他站在甲板上一會兒測著風向,一半會兒測著水文指標,用葦杆筆在航海日誌上寫寫畫畫的。
等到將水文情況記錄的差不多了,天也差不多黑了,這時候蘇澤又開始擺弄望遠鏡看起了星星來。
林默珺看著蘇澤一邊看著星星,一邊記錄著什麼,好奇的問道:
“蘇先生,您在做什麼?”
蘇澤一邊擺弄羅盤,一邊說道:“我在試著算經緯度。”
林默珺疑惑的問道:“經緯度?”
蘇澤將自己測量的資料記錄下來,對著林默珺說道:“百戶,你行駛到了海上如何確定方位,找到返航的路?”
林默珺說道:“記錄下航行速度和方位,再以海上島嶼和海岸邊的異物為標尺,自然就能返航。”
果然如此,這個年頭,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航海導航都是一門經驗加玄學。
林默珺所用的方法,其實就是明代海軍操練中的“航距側位法”。
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透過確定船的速度和船的航行方向,大概估算出航行船隻的位置。
導航的方法也是很簡單,那就是依靠岸邊的標誌物和海上的島嶼。
蘇澤也看過長寧衛的海圖,這還是上上輩的百戶所繪製的,海圖上定位標誌寫了厚厚的一冊書,林默珺從小就被父親要求背誦這份海圖。
其實這年頭西方的海圖也不咋地,蘇澤看過阿方索船長的海圖,看起來西方的海圖更精緻一些,實際上繪製的方法的原理也是林家海圖一樣,都是透過根據航行距離估算位置,實際上新手船長根本沒辦法根據海圖航行。
這也是為什麼一名有經驗的船長這麼難得,因為很多航線的航行方法都是這些船長的腦子裡,根本就不在地圖上。
可以說,這個時代的航海測繪技術,東西方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真正讓東西方拉開差距的,還是十七十八世紀之後,西方數學天文學和鐘錶製造學的發展。
一朵烏雲遮擋住了天空,蘇澤放下望遠鏡說道:
“百戶,我和你說過我們所在的地球吧?”
林默珺點點頭,在海邊長大的她也好奇過整個海洋到底是什麼樣子,直到有一次林默珺聽到蘇澤給林良珺他們講課,講到天圓地方,整個世界是一個球。
雖然聽起來是有些荒謬,但是長期在海上航行的林默珺自覺的認為蘇澤是對的。
前段時間,蘇澤籌備開設航海學校,林默珺也和阿方索船長交流過,看了阿方索船長的世界海圖,第一次意識到整個世界是如此的龐大。
蘇澤繼續說道:“天地茫茫,如果遠洋航行,只依靠航距側位法,是很難在長途航行中確定方位的,若是要遠洋航行,就必須要有更準確的海圖,並且能夠在大洋上確定船隻方位的方法。”
林默珺點點頭,以她航海的經驗,很快就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作為一名船長,她當然明白海圖在航行中的重要性。
一些福建海商高價懸賞海圖,據說一張能夠抵達南洋的海圖就價值千金。
林默珺就有家傳的海圖,但是想到自家的海圖,和阿方索船長那幅精緻的世界地圖。
林默珺又憂慮的說道:“我聽阿方索船長說,他所在的佛郎機不過是一彈丸小國,可是他們竟然能航行千里來到我大明,豈不是說這些西夷人已經掌握了遠洋航行的法門?”
蘇澤搖頭說道:“當年成祖年大太監鄭和也能下西洋,其實鄭公下南洋的方法,和如今西夷來大明的方法一樣,都是沿著海岸線行駛,並不是真正的遠洋航行。”
現在東方航線,就是繞過非洲,然後沿著印度洋的港口向東行駛,整個一路上都是沿著海岸線在航行。
其實這個時代的西方諸國,只掌握了測量緯度的辦法,真正解決測量經度的難題,那要等到十八世紀了。
林默珺聽到西夷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心中稍稍安定下來。
這些日子和阿方索船長交流,林默珺也有了深深的憂慮感。
如今西夷諸國都進入了瘋狂探索海洋的時代,她聽說西班牙王國擁有幾百艘海船組成的艦隊,內心的震驚可想而知。
只是一群倭寇,就已經將大明的東南海疆鬧的雞犬不寧,如果西夷的艦隊來大明怎麼辦?
林默珺第一次對大明是世界中心這件事產生了懷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