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6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妃的父親李偉,雖然只是裕王妃的父親,但是大部分和他結交的商賈依然喊他李國丈。
李妃當時誕下皇孫朱翊鈞,皇帝就下旨賞賜李妃孃家絲綢五萬匹,又封了李妃的哥哥李長風為錦衣衛千戶,李家的恩寵在京師也出了名的。
不過李家的恩寵如今才剛剛開始,李家雖然也做些皇家的生意,但是規模也不太大。
這一次從裕王手裡接到了置辦九邊冬衣的大生意,李偉立刻開始大操大辦,這可是給自家女婿長臉的事情!做好了女兒在裕王府的地位就更穩固了!
牛皮吹了出去,在女婿那邊打了包票,可是真的要籌辦紡織坊和製衣坊,李偉才明白了其中的難處。
原料這個東西還能解決,大明朝北方種棉已經有了規模,南方的棉花以前都要透過北方供應。
只要一道政令,讓西北地區的棉花都送到京師就行了。
但是接下來軋棉,去棉籽,紡線,織布,再到裁布製衣,這一道道工序雖然都寫在《天工開物》上,但是李國丈真的玩不轉啊!
技術只是一個方面,組織原料,分解工序,製造織布機,管理工人,想一想都是極其恐怖的工程量,根本不是李偉給女婿拍胸脯的時候想的那麼簡單。
折騰了幾日,雖然織布機也造出來了,但是整個工坊依然亂糟糟的,一匹布都沒有織出來。
實在沒有辦法,李偉將自己的狐朋狗友召集起來,商議如何完成今年九邊冬裝的供應買賣。
李偉泥瓦匠出身,富貴也沒多久,大明朝的外戚又遠不如漢代顯貴,所以結交的也就是京師小商人,或者沒落的勳貴子弟。
這幫人喝酒吃飯上青樓鬥蛐蛐,都是一把好手,可是說到開辦工坊,一個個都低著頭不說話。
實在是不會啊!
要是會開工坊,他們又怎麼會圍著李偉拍馬屁呢!
李偉環視一圈,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這幫廢物天天圍著自己,抱怨朝廷官府不給他們機會!說自己懷才不遇。
可等到真的等到了業務,一個個都和死狗一樣,根本沒人能說出要怎麼開工坊!
就在這個時候,李偉的兒子李長風匆忙的從門外進來。
看來還只有靠自家人啊!
這些日子,都是兒子李長風在內在外操勞,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等到李長風喝完了茶,李偉這才問道:“兒啊,咋樣了?”
李長風順了氣,這才說道:“爹,京師附近就沒有像樣的織布坊,這京師大戶人家的銀子都可都在莊子上呢,誰願意費心費力興辦產業啊!”
李偉的眼睛一黑,他本來寄希望於能夠收購一些京師附近的工坊,儘快將架子搭起來。
現在聽兒子的話,京師附近根本沒有棉紡織工坊,這條路也沒戲了。
不過想想也是,如今京師賣的棉布棉衣都是蘇松二府的貨,要是京師自己能做,為什麼要從南方買?
李長風下一句話,卻給李偉開啟了新的思路:
“我說爹啊,咱幹嘛非要自己織布啊,直接買不行嗎?”
李偉愣了一下,李長風繼續說道:“我聽那些江南的商人說,在江南棉布和冬衣可便宜了,朝廷定下的採購價格,算上運費都有得賺,既然這樣為什麼要自己弄啊?”
李國丈猛然一驚,周圍的人也紛紛說道:
“國丈!國舅爺說的對啊!這京師的冬衣都賣的便宜,直接去江南買不是更便宜嗎?”
“自己設工坊還要弄織布機僱工人,還不如直接去買呢!”
“只要朝廷出了錢,九邊拿到了冬衣,國丈爺就辦成事了!”
李偉聽著眾人一說,突然也覺得苦了吧唧的籌辦工坊實在是太費力了。
如果真的在江南採買冬衣就能賺錢,那確實沒必要自己辦工坊啊。
不過這個時候的李偉還是想要給女婿作事的,畢竟現在女婿裕王還只是王爺不是皇帝。
他又說道:“前陣子御史不是上書皇帝,禁了登州的海運嗎?那不走海運,陸運冬衣肯定要價高了吧?”
李長風立刻冒出粗口說道:“禁海?禁個屁!”
李長風說道:“登州萊州那麼多港口,那麼多往來江南的商船,朝廷還能真的全禁了?”
“如今禁了的,不過是通往九邊的糧食貿易罷了!”
“其實這事情,也大有內情!”
眾人立刻八卦起來。
“你們知道遼陽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