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鳥先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章 驕兵和悍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肥鳥先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師城外的軍營混亂,倒也不全是大明朝廷腐敗的原因。

自從嚴嵩倒臺之後,就連胡宗憲這樣有功之臣都被清算,更不要說那些投靠嚴嵩父子的普通官員了。

可是嚴嵩當政了二十多年,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員都和他們父子有牽連。

所以在嚴嵩倒臺之後,立刻變成了一場清流的狂歡。

只有將這些“嚴黨”彈劾下去,才有自己上升的空間,所以才有了對胡宗憲的攻擊。

嚴嵩父子倒臺之後,工部被清算的最厲害,而負責營建和運輸的就是工部的差事。

嚴嵩主政期間對兵部控制也很深,兵部也被清算了不少官員,負責後勤和軍隊調動是兵部的差事。

而取代嚴黨上臺的清流,很多並沒有多少施政經驗,有些人之前都是言官,根本不懂工部兵部的工作規程,結果自然是兩部一片混亂。

這倒不是說嚴黨好,而是在大明朝這種黨爭的背景下,失敗者清盤出局,勝利者贏家通吃的局面,對整個國家的行政體系造成的動盪,會大大損害行政系統的執行力。

如果這種動盪在平時發生還好,這些官員還有熟悉政務的時間,行政體系也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但是在動亂時期,這種動盪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了。

除此之外,徐階的執政風格也不同於嚴嵩。

嚴嵩是奸臣不假,但是嚴嵩也是有能力的奸臣。

在蘇澤的歷史時間線上,嘉靖的孫子萬曆,是多麼盼望朝中能出一名和嚴閣老一樣,能夠彈壓群臣的奸臣來主持朝政。

嚴嵩能把持國政二十多年,行事酷烈手腕高超,是能夠鎮得住朝堂的人物。

相比之下,徐階的執政理念是“上善若水”,他的執政綱領是“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

徐階內閣中的次輔袁煒,現在基本上稱病在家不參與內閣政務。

輔臣趙貞吉,則更是一個不粘鍋,在內閣中基本上不發表任何意見,按照六部的意見照單全收報上去,反正這樣也沒有功過。

而嘉靖皇帝的身體也不如以前,他不可能事必躬親直接執掌朝政,而且他也不想走到臺前。

如果走到臺前,那萬一丟失南京和鳳陽府(京師還沒收到訊息),那這個責任就是皇帝承擔了,現在他躲在幕後,這個責任還有內閣和諸大臣可以扛著。

在這種危難關頭,往往需要一個具有威權的領袖站出來決策,朝廷這個樣子顯然無法出現這樣的領導者,結果就是六部諸司互相推諉扯皮,就連安排南下九邊騎兵營房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好。

唯一值得大明朝廷慶幸的是,兵部尚書楊博算是知兵的,在他的統籌下好歹沒有出現營嘯這樣的大亂子。

但是這位楊尚書已經六十歲了,根本沒有精力事事用心,京畿軍營士兵根本得不到有效管理,這些士兵經常乘亂出營,搞得京畿附近民不聊生。

軍營混亂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還有一件事遲遲未決,那就是這次統領大軍的統帥遲遲沒有定下來。

土木堡之變後,文臣逐漸壓過勳貴,這種大型國戰朝廷都會委任一名文臣擔任統帥。

一般來說都要委任一名文官加兵部尚書銜,總督多地,是為戎政尚書。

可是到底委派誰做這個戎政尚書,總督這九邊騎兵三萬人,京營士兵五萬人,以及南直隸撤下來軍隊,這麼多的大軍,必須要一名經驗豐富的懂軍事的大臣。

可偏偏兵部尚書楊博以老邁稱病,不肯統兵出戰,明廷也不敢讓他這個年紀的主持這樣的國戰。

除了楊博,京師諸多大臣中,有軍事經驗的大臣又很少。

這當然也要怪嘉靖皇帝了,懂得兵事的大臣,王忬被殺,胡宗憲被彈劾罷官投敵,偌大的一個大明朝,竟然找不出一個有資歷來統帥大軍的文官來。

到底由誰領兵出征,這個問題朝廷足足議了五天,一直議到了三月二十日,明廷依然沒有任何的結論。

一直到了三月二十一日,徐階親自登門拜訪兵部尚書楊博,請他出任戎政尚書,統領十幾萬大軍南下。

同時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張居正和遼陽總兵李成梁為楊博的副手,參贊軍機。

內閣首輔登門拜訪,如果再推辭下一次來的就是皇帝了。

楊博知道不能拒絕,但是他對徐階提了兩個條件。

坐在會客廳中,已經滿頭白髮的楊博說道: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到徐州之後,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爭鸞

昔在野

我原來認識的人都變成了大佬

白孤生

科技:先別死我要改變世界

我不想當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