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二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二章:儒教和黑鍋,神話諸侯時代,熊二先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等到今年再次約戰的時候,我再次感受到了禮郡的顯著進步。比如,這一次我已經投入了八成的精力,但勝利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酣暢淋漓。”

“禮郡的道兵之法已經算是大成了,在韌性這個階段,確實很優秀。這一次,禮郡計程車兵死戰不退,三千人足足死掉了一千五百人之後才崩潰,這戰損率高達五成才崩潰,佩服!佩服!”

聽到這裡,公子非評價道:“儒家在人心控制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比起太平道的教眾也不差什麼了。”

“且,什麼儒家?早就是儒教了!”李悝直接說道。

“是啊,早在禮郡第二次建立的時候,儒家就變成了儒教,儒生就變成了祭祀,就變成了傳道者。儒教之中,儒家經典最大,其次才是王巨君。”李斯補充道。

張氏子房也贊同這個觀點:“儒教之中,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儒家經典,但是儒家經典是死的,誰能解釋儒家經典,誰的權力就最大。”

“所以,王巨君的地位最高,其次是他的師弟朱元晦,以及他的另外一位師弟曾伯涵。接著就是那群鄉紳,至於底層庶民,表面上算是人,但實際上不讀書就不算人,讀書人才算得上是人……”

“所謂的禮郡,第二次成立的時候就開始了宗教化,化儒家為儒教,用太平道的宣傳洗腦之法進行統治。只不過太平道用的是太平道教義,而且人家公開的標榜自己是宗教,宗教用這一套天經地義。可他們呢?嘿嘿……”

“一群儒生,到頭來竟然用宗教手段來治國,這像什麼話?這到底是周禮的勝利,還是宗教的勝利?總不能是太平道的勝利吧?”

儒教,這就是朱元晦的努力!

禮郡最初之時,是按照王巨君的理念執政。

第二次的時候,朱元晦提出了儒教的概念。

第三次的時候,曾伯涵到來,儒教的理念開始大成,開始深入禮郡的方方面面。

“人家太平道用太平道的教義,儒教用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這一套來洗腦、控制。”

“太平道之中,誰和黃天意志更接近,誰的地位就越強。儒教之中,誰掌握了儒家經典解釋權誰的地位就越高。”

在場的都是頂尖的聰明人,禮郡的那一套根本瞞不過他們。

不過,王巨君也懶得和他們爭吵。頗有一副不管你們怎麼說,老夫不在乎的模樣。

吵著吵著,王巨君老是不還嘴,也就沒什麼意思了。姜華輕輕的敲了敲桌子,看向了下一位,這一次是國人共治郡的範氏少伯。

這位少伯先生也不簡單,如今的國人共治郡,就是一個妥妥的精英國度。

“國人共治郡,吸收了大量來自諸國的失敗者,以及大量的豪商。”

“很多商人他們背後都是有主子的,哪怕自己掙了很多錢,可這些錢都是背後主人的,連使用權都沒有。這當然是不合理的,然而,很多商人卻受制於人,有的是契約,有的是家人,有的是不投靠貴族就會被其他貴族吃掉。”

“但即使投靠了貴族,也遲早會被貴族給吃掉,這就是過去絕大多數豪商的命運。即使是貴族出身的豪商,最多也就是他這一代不會被吃掉,等到他死了,等到他的兒子也死了,家產還能保得住嗎?”

“很多豪商,看上去什麼事情都沒有還很闊氣,不是因為他們運氣好或實力強,僅僅只是因為背後的主人如今處於吃飽狀態,沒必要繼續吃下去,所以就先養著當食物,僅此而已。”

“而國人共治郡,給這些豪商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地點,一個上岸的地方。”

“只要這些豪商拿出了足夠多的錢,或者說有足夠多的誠意,國人共治郡就願意派遣高手助他一臂之力。包括但不限於幫他轉移財產,幫他挖掘寶藏,幫他承擔貴族的報復……”

“起初的時候,很多豪商不信。但是慢慢的,國人共治郡的名聲打出去了,豪商們也就順理成章的帶著部分財產過來了。”

“有了這些豪商的支援,國人共治郡就有了錢。”

“有了錢之後,我就花費重金,建設了國人共治郡初級學宮、中級學宮、高階學宮。”

“如今每一位國人,都能進入初級學宮學習。”

“此外,我還特意建設了國人共治郡精英初級學宮,在這所學宮裡,每一位老師都是花費大價錢從東寧島或鹽城那裡挖來的!”

“這些老師,每一位都非常優秀,都是某一屆狀元的老師,都非常擅長教導學生。我們挖過來之後,年收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俠左,劍右

逍遙小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