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3部分,一品唐侯,人生幾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家都覺得奇怪,李治卻是突然有些興奮,能讓長孫無忌這般,他也算是有本事的人了吧?
不過,唐舟和許敬宗卻是微微凝眉,隱隱有些不安。
他們都很清楚,長孫無忌絕非那種甘於失敗的人,他此時做出這樣的反應,必是有什麼目的的。
一個能夠放下恥辱的人,是最為可怕的人。
不過雖然唐舟覺得長孫無忌可能有什麼陰謀,但此時長孫無忌說出這樣一番話,顯然化解了朝中其他大臣的尷尬,而且也讓朝中的氣氛空前的和諧了一下。
如此,朝中平安無事,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
李治點了點頭,隨後又說了一下大唐官員去草原為官的事情,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什麼人再反對了,所以很快便達成了一致,規定了他們什麼時候出發,什麼人擔任什麼官職等等。
說完這些之後,唐舟又站了出來,道:“聖上,草原上的百姓已經在蘇定方將軍的帶領下,陸陸續續的向我大唐進發,他們這些人大概有十幾萬人,如果不出意外,一個多月後他們便將到達我大唐腹地,如何安置他們,還請聖上定奪。”
十幾萬的突厥遺民,一下子來到大唐內地之後,肯定是得做好安排的,得讓他們吃飽飯,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只是,他們世代居住在草原上,除了放牧,其他的什麼都不會做,如何安置他們,絕對是一個大問題。(未完待續。。)
第1824章 圈養
唐舟提出了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至少在朝中群臣看來,這個問題不好解決。
大唐的人去了草原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工匠和商人自然不必說,就是那些犯了事的家眷,想要找個生計也不是什麼問題。
畢竟他們見過很多事,知道怎麼做。
但突厥的百姓就不一樣了,他們只會放牧,就算偶爾有幾個有手藝的,那也絕對是少數人。
如此,這麼多人一下子來到了大唐,如何安置他們,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必須讓他們能夠生存下去,而且還必須在草原上生存的很好,不然他們何必大老遠的從草原上遷徙到這裡來?
李治神色微凝,望了一眼群臣,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什麼好的辦法?”
李治提出這個問題之後,長孫無忌站了出來,道:“聖上,其實這事很好解決。”
群臣一愣,很好解決這句話,以前是唐舟的專利,他說的最多,可現在卻變成了長孫無忌的口頭禪,難道經過一場大鬧之後,他真的轉了性子?
李治也是奇怪,但也很感興趣,問道:“哦,長孫大人有什麼好的辦法?”
長孫無忌頷首,道:“聖上,突厥十幾萬人中,有一部分人肯定是比較聰明的,他們有自己的生計,這個我們倒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給他們提供一些方便就行了,剩下的人,我們不妨挑選一些身強體壯的,將他們編入大唐軍隊之中,如此又解決了一部分人的生計問題,最後剩下的人,我們可以給他們耕地,教他們種植農作物,如此很快,他們便可以跟我們融合在一起了。”
長孫無忌的辦法,聽起來倒真是挺不錯的,很快,朝中不少人便開始跟著附和起來。
“長孫大人的辦法,倒可以一試。”
“沒錯,十幾萬人中,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的,肯定不少,再編入軍中一些,剩下的人分散到我大唐各處,倒也真的可以。”
“是啊,別看十幾萬人不少,但若分散在我大唐各地,還是很容易解決的。”
“嗯,耕地什麼的,不是問題啊。”
大家紛紛表示支援長孫無忌的辦法,長孫無忌站在人群之中,並沒有因此而得意,現在的他多少明白了李治的意思,所以他根本不會去觸碰李治的黴頭。
現在的他需要養精蓄銳,等待時機。
李治聽著群臣的議論,倒覺得這的確是個好辦法,十幾萬人看起來是不少,但如果按照長孫無忌的辦法去安置的話,興許真不是什麼問題。
特別是將突厥遺民編入大唐軍隊這個,這對於增強大唐兵力是很有幫助的,突厥的百姓從小就會騎馬,讓他們成為大唐騎兵,可少去大唐不少的訓練啊。
不過就在李治覺得這些個辦法差不多可行的時候,許敬宗站了出來,道:“聖上,長孫大人說的前兩個辦法,臣也是贊同的,但至於給突厥百姓耕地這件事情,只怕不好解決,如果有五萬人需要成為農民的話,我們至少需要十萬畝耕地給他們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