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六七章 秦始皇和楊堅,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玄齡來河東了,他是被楊銘叫來的。
因為東宮也要換裝,不用楊廣提醒,楊銘也清楚最先打造出來的鎧甲兵器,應該優先給誰。
一是皇帝的禁軍,二是太子的禁衛,接下來才輪到其它軍府,有好處的時候,向來都是從上到下,沒見過從下到上的。
隨著一座座高爐立起,煉場的出貨量呈幾何式增長,楊雄在京師負責關中資源排程,其中一半留給關中煉窯,一半被運來河東。
因為馳道大量消耗國庫,所以國庫其實沒多少錢,眼下全靠巴蜀那邊支援著。
楊銘早就跟西南行臺打好了招呼:搞錢,搞錢,還是搞錢。
巴蜀地方複雜的政治問題,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但是搞錢可以,畢竟巴蜀這個地方,猶如大隋後院的一座魚塘,這座魚塘因為各種因素,眼下魚兒肥美,正是垂釣的時節。
楊恭仁和王士隆,這都是搞錢的行家,套路多的一批。
巴蜀不同於其它地方,這裡幾乎每一個縣,都有所謂的甲姓大族,沒有如同關中、山東、江南那樣體量巨大的豪門大閥,他們比較分散,但是對當地的把控卻非常之深。
以至於大隋對巴蜀的管控,會形成一個奇怪的局面,就是官方權威和民間權威。
官方權威就是大隋下派的官員,民間權威就是本土大族,哪一家都不能完全說了算,必須兩家一致認可的事情,才算數。
巴蜀本土豪族,非常好區分,只要是姓塗、昝、鄂、度、夕、巴、樊、瞫(覃),相、稅、果、通、萇、蔓、資、牟、度、庹、毋、母、苴、扶、譙、苟、勾、句、蘭、郫、存、羊、馳、若,灌、蟲、兔,十有八九是巴蜀人。
除此之外,還有謝、李、樸、羅、楊、杜、龔、秦、廖、何、鄭,這些姓氏中原也有。
巴蜀豪族是非常之多的,但是他們這個豪,跟關中的豪比起來,只是個小土豪。
正因為多,所以才方便分而擊之,因為他們不團結,巴蜀地區也沒有哪個豪族有足夠的威望實力,領導其它家族。
“熙載在那邊怎麼樣了?”楊銘帶著房玄齡,在煉場溜達,後者被周遭熱火朝天的景象所震撼,聽到楊銘問話,才回過神來。
“譙、李、謝、楊、龔,眼下入仕最多,楊尚書開出來的一些官缺,基本都被這幾家給買了,”房玄齡道:
“裴熙載給東宮的奏報上說,好些巴蜀子弟,確實堪用,可以勝任更高的職位,只是涉及官階品級,楊尚書他們也不敢輕易做主。”
楊銘點了點頭:“巴蜀問題複雜,需要慢慢來,佐官小吏可以給,但主官萬萬不能,小心人家倚仗官權坐大,我這邊會跟楊恭仁和王士隆打個招呼,務必卡好這道關。”
巴蜀人想要做縣令以上的主官,只能在巴蜀以外的地方,本土是想都不要想,不然就是官方權威和民間權威一手抓,這可就不好管控了。
房玄齡道:“今年的科考在洛陽舉行,太子聽說了嗎?”
楊銘點了點頭:“你是說那個姓譙的吧?聽說被陛下點了進士,外放江南做縣令去了?”
譙姓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是巴蜀顯赫大族,東晉十六國時期,有個叫譙縱的就是十六國之一西蜀的開國君主。
後來北魏鮮卑崛起,結束了十六國這一大分裂局面,進入南北朝,後由楊堅統一全國,促成華夏再次一統。
整個西方社會最為推崇的華夏兩大帝王,就是秦始皇和楊堅,玩過帝國時代的都知道,遊戲裡面選中國的話,皇帝就是楊堅。
兩人的共同點在於,結束了華夏長期的分裂局面,實現中華一統,還有就是中國古代兩大官制體系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其中三省六部制,為後世所有王朝,奠定了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以及封建制度官制的基本框架,一直沿用至清朝。
他們倆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兒子不爭氣,二世而亡。
歷史上,所有學者對楊廣的口誅筆伐,就是恨其不爭,胡亥還可以說是天下不穩,六國人心思變,但是大隋多好的局面啊,讓你給敗乾淨了。
今年的科考,巴蜀一個叫譙文定的順利冒頭,成為進士,不是他有多大能耐,而是楊廣故意這麼做的,為的就是以此人為榜樣,讓巴蜀其它豪族看到那條人為製造的上升渠道。
希望的力量是很可怕的,被中原王朝迴避數百年的巴蜀,一朝出現契機,自然會好好把握,於是他們就會想著怎麼往上走,而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