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隋所有的冶煉礦場,都歸太府寺管,而眼下的聞喜煉窯,太府寺的兩個少卿都在,可見朝廷對這裡的重視程度。

太府卿閻毗就不要說了,在搞馳道,當他聽說聞喜的事情後,已經徹底放心了,心知皇帝交給他的這件差事,眼下已經被太子順利接手過去。

沒了後顧之憂,那便專心督建馳道。

少卿元壽終究是老牌家族出身的老牌官員,最近這段日子,他在徹底視察完煉場之後,給楊銘提出了一個非常中肯的建議。

於煉場外圍構築堡壘,以免受匪盜所擾。

其實他說的非常含蓄了,匪盜能侵擾這裡?那得是什麼樣的匪盜啊?

河東之地,豪門大族頗多,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其實元壽暗指,就是堤防這些家族。

和平時期,這些家族不會亂來,但如果有民變、兵災,湯營鄉煉場,無疑是所有人眼中最大的一塊肥肉,必然會想方設法據為己有。

楊銘對這個建議,是非常認同的,很有必要。

堡壘這玩意,在北方特別常見,主要源於晉末之亂以及南北朝時期,兵戈之事不斷,以至於各大家族皆築堡樓以御外敵,尋求自保。

這也是門閥世家的最鼎盛時期,薛、裴、柳三家,都是堡壘重重,守衛森嚴。

開皇年間,楊堅勒令他們拆了一些,但是大部分還是保留了下來。

構築營堡工事,工部不拿手,拿手的是將作寺。

將作寺最大的官是左右校署,左校署是裴弘策,右校署眼下是宇文智及。

這兩人都不合適,首先就不是專業選手,是特麼關係戶,再者,你讓裴弘策在這裡構築堡壘,裴家必然知曉防衛構造,這不合適,至於宇文智及,原本是將作寺下面一個小吏,後來右校署王裕在洛陽被楊暕弄死之後,他接了這個位置。

他能接嗎?他接不了,下面不服他的人一大堆。

“將作寺,有誰擅構築堡壘?”楊銘問道。

元壽道:“匠師中大夫元哲,可為大匠。”

瞧見沒,大隋就沒有用人唯疏的時候,只要是推薦,就是推薦自己人。

楊銘又看向一旁的雲定興,問道:“你覺得呢?”

雲定興跟元壽不對付,你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伱呢,於是他道:

“司木大夫蘇會,精通營石構築,其祖父曾參與鄴城和晉陽的防務督造,臣以為這個人比較合適。”

這麼看來,這個人原本是齊人,因為鄴城和晉陽,曾做過北齊的首都和別都。

楊銘問道:“此人在京師?”

“是在京師,”雲定興沒有搭理臉色陰沉的元壽,點頭道。

楊銘道:“速召此人,令其招募工匠,總監煉場營堡構造。”

像蘇會這樣的大工匠,手底下常年有一撥得力的手下,專門輔佐他處理工程事宜,其實就是一個團體,可單獨稱之為一個工程公司,而且內部分工也很明確,經驗技藝不會外洩,都是傳代的,所以裡面沾親帶故的不少。

這種現象在大隋是最為常見的,或者說,在華夏古代都很常見,即使後世也是如此,一個包工隊,很多都是鄉里鄉親。

外人越多的包工隊,工作效率越是低下,因為包工頭指揮不動。

京師到河東,也就五六天的路程,所以蘇會接到命令之後,很快便帶著三百多人的嫡系隊伍來到了聞喜。

首先是勘察地形。

楊銘當初選址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煉場的防衛體系,這裡依山傍水,剛好處在一個夾溝內,只有南北兩個出口,只要卡好這兩個地方,煉場就攻不進來。

“孤全權交付於你,只管放手去幹,一應物料所需,去找永富郡公(竇慶),他要是給你供不上,你再來找我。”

楊銘與蘇會等人一起,沿著山中小路,登上了煉場西邊的一座高山。

準確來說,不是一座山,而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其實就是湯王山了。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楊銘望了一眼上山時那僅容一人透過的陡峭小徑,腿肚子一陣發軟。

蘇會張望著周遭山勢走向,皺眉道:“此地防禦並不簡單。”

元壽冷哼道:“還不簡單?東西山高難攀,只留南北缺口,你想要多簡單?”

蘇會面無表情道:“難攀,我們不是也攀上來了嗎?如果元少卿覺得煉場防衛不過是做做樣子,那在南北構築城關即可,如果是保萬無一失,則周邊山巒都要起長城,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