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銘扔掉手中的樹枝,拍了拍手:“事不宜遲,諸位即刻去辦。”
接下來,幾百名工匠商討一番後,分工合作,各自下去準備了。
而楊銘則是在禁衛的陪同下,在礦場內四處晃悠著。
他這個法子煉焦,就是個土法子,出來的焦炭跟後世沒法比較,但在當下,算是頂尖工藝了。
如今的礦場,足有三四千人在勞作,工匠們日夜不停的趕工,因為太子在場的緣故,沒有一個敢偷懶的,都在玩命的幹,以期能獲得太子青睞,鯉魚躍龍門。
楊銘隨便找個人問一句:伱累不累?對方肯定說不累,即使他已經累的快挺不起腰來了,如果楊銘不是太子的話,恐怕就是另一種答案了。
河東郡丞徐德言以及幾名縣令,眼下就跟在楊銘身邊,他們不懂冶煉,主要負責資源排程。
“稷山縣的煤往這裡送,路途不近,頗為消耗人力,”楊銘負手在前,沉聲道:“不如就在稷山煤窯邊上,建造水洗場,洗出來的精煤重量輕,相對更好運輸。”
稷山縣令薛魁趕忙提筆記錄,然後道:“敢問殿下,是所有的煤窯,都建造水洗場嗎?”
楊銘點了點頭:“太小的煤窯就不用了,日產二十筐以上者,可以用。”
一筐煤,是三百斤,二十筐就是六千斤,相當於三噸,三噸是多少呢,農用小三輪裝的滿滿當當,就是三噸。
日產三噸的窯,這都是高產窯了,不像後世,山西晉城某座煤礦,日產兩萬六千噸,山西的煤就好像挖不完一樣,挖了幾千年,還在挖。
當然了,要是按照日產三噸來挖的話,還能挖十幾萬年。
楊銘是沒有那個本事改造煤窯的,他只懂土法子以及一些原理,可搞不了高科技。
從古至今,下煤窯都是最苦最苦的差事,風險極高,要不然也不會流傳:走投無路下煤窯。
楊銘繼續吩咐道:“眼下正在往聞喜籌運的煤,不用停,但是要儘快在各個煤窯加設水洗場。”
“臣領命,”縣令薛魁提筆再記錄。
楊銘突然轉身,皺眉道:“既然聽到了,現在就去做,你是覺得孤的時間很寬裕?”
嗯?不敢不敢,薛魁趕忙道:“臣這就去辦。”
接下來,楊銘吩咐徐德言,提高煉場民夫的飯食供給,肉食要給夠,還要從各縣城當中購置酒水果蔬,適當讓民夫們解解饞。
大隋的酒,度數不高,一般喝一斤,也就跟喝瓶啤酒差不多,醉不了,極少像楊銘這樣一斤就不行的。
他是太子,眼下他坐鎮這裡,自然要區別於他人,給民夫提供更好的待遇。
因為所有的民夫腦子裡都在想著,給太子幹活,肯定能吃飽吃好,楊銘不能讓他們失望,這與他的身份有關。
就像一個人去酒樓,總要打賞小廝吧?不太富裕的,少賞幾個,富裕的多賞幾個,鉅富自然要賞的更多。
如果給太子幹活的待遇還不如別人,那麼民夫們腦子裡就會將太子和這些別人畫上等號,那麼太子就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高高在上了。
老百姓嘛,正常情況下能見到縣令,都算長見識了,能見到太守,那都屬於可以炫耀一輩子的談資,至於更高的皇家,在老百姓眼裡,跟神仙差不多。
楊銘不但給民夫提供更好的伙食,還賞賜錢和布,這個跟出力多少無關,人人有份。
這點賞賜根本花不了幾個錢,但是民夫們會很高興,會心滿意足,一口吃的,幾匹布,外加一些賞錢,人家就肯給你賣命了。
有時候楊銘想想,覺得挺心酸的,人命如草芥啊,真是半點不值錢。
幾天後,一個簡易的洗煤池做好了,用了一天曬洗精煤,然後堆積在一起覆土點燃,任由其自然燃燒。
十天後,等到煤堆的溫度降下來,就可以獲得焦煤了。
而楊銘在河東鬧出的動靜,自然也傳到了洛陽。
朝會上有人提起了這件事,楊廣理都沒有理,那麼自然也就沒人敢再提了。
下了朝會之後,楊廣將裴矩叫來,大發雷霆。
“朕讓他監國,他可倒好,跑河東鍊鐵去了,這是他該做的事情嗎?”
裴矩趕忙道:“太子做事一向謹慎,此番進駐聞喜,大設煉場,恐有緣故,臣以為,應該是與陛下嚴令太府寺供應軍需所致。”
楊廣冷哼一聲:“朕是讓太府寺去做,又沒讓他去做,身為太子,國事繁重怎可偏勞一處?我大隋只有鍊鐵是大事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