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一九章 善,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多大損失,但卻已經是瀕臨散架,只差一個契機,就是四分五裂之局。
瓦崗敗的太快了,導致他們沒有時間收拾來護兒,高士達也敗的太快,摧毀了他們的信心。
眼下他們這股叛軍,已經不想再打了,這就是人心所向,你很難扭轉過來的了,實際上高開道很清楚,只要上下一心,是完全可以打的。
但是沒辦法,他們是叛軍,一盤散沙,軍紀混亂不堪,很多將領都是土匪出身,指望這些人跟你一條心,那是痴心妄想。
“你們這次亂來,導致家族損失太大,百年之內難談復興,當初為什麼就不肯聽我的?”高盛道苦笑道。
高開道淡然一笑:“自打楊氏開國,我河北便倍受打壓,戰亂不休,昏君繼位之後,更是荼毒河北百姓,我只不過是順應民意罷了。”
“民意?你知道什麼叫民意嗎?”高盛道說道:“誰給我吃的,我就認誰,這就叫民意,你啊你,煽動平民造反,這個罪名,你是戴的嚴嚴實實的。”
高開道慘然一笑:“不說了,我今晚有所動作,呆會我會派族內子弟送你走,他們都是咱高家兒郎,兄長務要保全啊。”
“你要幹什麼?”高盛道大驚道。
可惜高開道沒有回答他,就這麼掀帳離開。
當晚,叛軍營地出現了一場大火拼,高開道部與格謙嫡系的火拼,最終高開道勝出,接手大軍,並且拎著格謙的腦袋,帶人北上投誠。
他並不是真心投降,而是被下面的將領意志所裹挾,不得不這麼做。
真的沒有人想要再打了,大家都怕成為瓦崗、高士達。
一場火拼,格謙麾下的十五萬人,一下子有五萬人跑路開溜了,至於他們會跑去哪裡,沒人知道,也許繼續落草為寇,也許返回家鄉隱姓埋名。
在此期間,頡利令康鞘利麾下的精銳鐵騎,試圖衝擊楊銘大陣。
大陣,是來護兒主持,史懷義協助,抗住了五天之內的六次衝擊。
這是先期試探,頡利要大概判斷這支大隋官軍的戰鬥力,才好下決斷,之所以這麼謹慎,是因為不謹慎不行啊。
楊銘手裡,是大隋僅剩的大軍,頡利又何嘗不是如此?他比誰都怕輸,因為他才剛剛當上大可汗,位置並沒有坐穩。
而此時,最先抵達的巨馬河南岸的,是張須陀,他已經派人加緊搭設浮橋,
接下來的兩天內,李靖、蘇烈、楊玄挺、楊元慶、侯君集、裴行儼、竇建德、張定和、陳君賓,崔樞,王伯當陸續抵達。
十五萬大軍匯聚巨馬河。
所有糧草都走水路,由崔君實負責押運,轉進巨馬河。
一時間,營壘遍佈,大營綿延數十里。
“虛張聲勢,我就不信他們有這麼多人?”頡利道:“格謙還在河間呢?他們能上來?不過是迷惑我們的手段罷了,傳我令,明日清晨,蘇尼失、叱吉設、康鞘利、思摩、執失思力、康蘇蜜、思結俟斤、欲谷設佯攻敵陣,撕破他們的偽裝,我倒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少人。”
他現在的麾下,大約十三萬兵馬,如果加上在長城投靠他的靺鞨契丹部,就有十五萬了,與楊銘的兵力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這十五萬人裡面,屬於他的部族,不到四萬人,突利別看年齡小,人家繼承了他爹始畢的部落,麾下都有兩萬人呢。
河邊大營,帳內來的都是副將,主將各自坐鎮一方,沒有過來開會,只派副將過來聽候楊銘排程,然後回去傳話給他們。
其實楊銘一直以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個能征善戰的,打楊諒,身邊有楊素史萬歲,打吐谷渾,史萬歲、長孫晟、麥鐵杖、楊玄挺、蘇烈都在。
他一直覺得,自己其實不怎麼會打仗,兵書沒有讀過幾本,就連三十六計都背不全,不過是贏在對歷史走向的先知性罷了。
所以他看向來護兒,道:“此番決戰,以榮公為元帥長史,統領全域性,各部悉遵榮公將令,不得有誤。”
楊銘絕對不會認為,他比來護兒強。
“臣接令。”
來護兒那叫一個感動,要不是他一向穩重,差點都淚流滿面了。
我特麼總算能用精銳了。
於是他直接起身,與數十名將領開始在地上的簡易沙盤中演練陣法,誰為犄角、誰為虞侯,誰為廂野,誰為前鋒、誰為策應,都交代的明明白白。
楊銘在旁邊看的,都覺得此陣法變幻莫測、渾然天成、滴水不漏。
“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