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離開。
他也知道,自己一走,裴矩勢必坐大,但是家裡已經給他來信,長公主和楊銘打算將楊文思補上去,只要楊文思能撐個年,屆時自己回來,仍能穩住局面。
不妨事的,楊銘這一招棄卒保帥非常漂亮,只有茵絳能夠成為太子妃,自己想回來容易的很。
接下來,還有一場重頭戲。
楊約空出來的內史令,誰來擔任?
但是在爭奪這個位置之前,蘇威提前一步站出來了,保舉楊文思為民部尚書。
蘇威認為,宇文述本來就是因為興建運河,臨危受命,如今運河已成,所以可以功成身退了。
這一下,等於是直接要卸掉宇文述的民部尚書,這可把楊暕急壞了。
“民部是歸右僕射管,你是左僕射,插手民部的事情幹什麼?一部主官,豈能是你一句話就能免掉的?”楊暕冷笑道:
“我覺得你有點認不清自己了,是不是越老越湖塗了?竟然能在朝堂上,陛下面前,說出這麼可笑的言論。”
蘇威的冒頭,幾乎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更猜不到蘇威為什麼保舉楊文思,但是楊廣知道。
因為長姐跟他提過,她有什麼念頭,蘇威可以代替她陳述。
也就是說,除了楊廣,沒有人知道蘇威竟然是楊麗華的人,因為蘇威當年幾番起落,都是楊麗華在背後幫忙撈人的。
楊廣心裡非常開心,因為楊約一走,楊家這邊勢微,必須有人補上才能制衡裴矩,楊文思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就連楊文思自己都很懵逼,我與蘇公平日並無交往,今日為何如此抬舉?
裴矩面帶微笑,至於心裡在想什麼,就沒人知道了。
今日朝會,可謂是波譎雲詭,各路神仙紛紛登場。
面對楊暕指責,蘇威沒有一點反應,他今天站出來,就已經做好被噴的準備了,愛怎麼噴怎麼噴,反正我是不接茬。
楊廣先將這件事放在一旁,然後不經討論,直接提拔尚書右司郎盧楚,擔任內史令。
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掉了大牙,他們心中浮現過很多人的名字,但這裡面絕對不包括盧楚。
不是說他沒能力,而是內史令這個位置自從大隋立國至今,就沒有除了關中集團以外的人,擔任過。
而楊廣的目的,裴矩基本猜到了,還能為什麼?安撫河北唄。
這一招才真的絕,比什麼政策都絕。
皇帝,是不會與平民有任何接觸交流的,只有大臣能和皇帝接觸,他們也是皇帝控制天下的最直接的手段,是皇帝對地方的話事人。
安撫百姓,是臣子的事情,皇帝只需安撫好大臣即可。
盧楚一下子蹦這個高,將來河北那邊不用皇帝說,他也會想辦法壓,世家大族才是地方的實際掌控者。
范陽盧氏這下子沒什麼好說的了,借出去的糧食,會不會要?都不一定,而盧楚任職內史令,是形大於實,兩個侍郎虞世基、蕭瑀,他能管的了誰?虞世南、竇威、楊續他都管不了,人家這幾個一個比一個後臺硬。
盧楚的後臺是誰?他沒後臺。
裴矩猜測,那麼接下來清河崔、博陵崔,也會有甜頭,基本可以判斷出,崔弘峻這一次丟城失地,不會背任何罪名,甚至還有功。
視死如歸,沒有背叛朝廷,雖然做了俘虜,那也是功嘛。
功功過過,本來就是憑一張嘴。
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楊廣直接一句:朕意已決,無需再議,就全給打發了。
裴矩已經算是厲害的了,他猜到了第二層,但楊廣在第三層,除了安撫河北這一因素之外,楊廣就是要扶持關東氏族和江南士族,與關中門閥形成大隋王朝的三角平衡關係。
至於宇文述,楊廣不想動,但是楊文思必須安排。
裴矩曾經是尚書左丞,屬於尚書左僕射的左官,但眼下空出來了,所以由楊文思兼任,同時光祿寺的差事也繼續幹著,等於是蘇威的左膀右臂,幫著管理吏部、禮部、兵部。
楊暕一臉吃癟,走了個楊約,又來了楊文思,楊約等於白走了,最可恨的是,楊茵絳復位了。
這特麼叫怎麼一回事啊?老爹身為皇帝,怎麼能出爾反爾?說話跟放屁一樣。
“好了,今天的政務就議到這裡,明日朝會照常舉行,”楊廣率先離開。
皇帝一走,楊暕朝著地上啐了一口,然後看了裴矩一眼,朝地上罵了句:
“窩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