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五八章 三千大軍,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河北民亂的第一槍,之所以是從武安郡打響,也是有原因的。
太守陳君賓,是陳叔寶的堂侄兒,陳淑儀的堂兄,也是沾了楊廣的光,從江南被招募至京師。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陳淑儀和楊廣的兩位陳氏夫人,四處奔走,終於給家族謀取了一個天大的好機會,舊陳子弟上百人得以入仕。
而陳君賓這個人是有真才實學的,吏部考核的時候,被牛弘一眼看中,直接一步登天出任地方太守。
今年開挖運河,民部那邊讓武安郡出六萬人,陳君賓咬死了沒人,最多給四萬,因此把民部給惹毛了,被安排在河北的民部員外郎韋義節過來交涉,陳君賓一點不給他臉,反正要人沒有,你們愛怎麼著怎麼著吧。
】
韋義節也拿他沒有辦法,畢竟一郡太守,品級可是不低,尤其武安郡還是個大郡,這個陳君賓眼下又是牛弘的門生,不好翻臉,於是韋義節將事情通報給了齊王楊暕。
這就是為什麼剛開始,楊暕希望民部的兩位侍郎韋津和裴蘊來河北,因為他們倆級別高,太守不敢冒犯。
韋義節就不太行了。
楊暕知道之後,動了大火,你不出人是吧?那就拿糧食出來,於是他也不打招呼,直接派人去了武安郡,八個縣的糧倉被搜刮了一遍,本地的糧商幾乎跟被搶了一樣,直接被官兵將庫存拉空。
這樣一來,整個武安郡瞬間出現糧荒,官倉沒糧,民間的糧行也沒糧,首當其衝受災的,就是城裡的老百姓。
要知道,大隋百姓名下的田畝都是不足額的,每年的收成,除了繳納賦稅,都不夠一家人吃飽,所以一半的百姓都需要兼職乾點別的事情,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大隋遍地都是這樣的情形,一來跟朝廷監督不利,官府中飽私囊有關,再者,也牽扯到了一個維穩問題。
那就是不能讓你們吃飽。
有句俗語叫“吃飽了沒事幹”,人只有吃飽了,才會沒事可做,你無事可做,在官府眼中就是不穩定因素,所以就要給你找點事做。
兩個辦法,一個是服役,一個就是讓你吃不飽。
試問,你如果有一百萬,你可能會選擇躺平,如果這一百萬是貸款,你躺毛啊你?
武安郡剛開始鬧糧荒的時候,很多百姓覺得糧食都被拉到了運河上面,也許去修運河就能吃飽肚子,但是有人帶頭試水之後,發現運河上面不但也吃不飽,還可能丟了命。
於是短短半個月,武安郡境內匪盜四起,官兵被殺的例子數不勝數,陳君賓無奈之下,開始找一些當地的大族籌糧。
臨洺縣的王家,私藏有不少糧食,陳君賓直接以囤積居奇罪,砍了王家的家主,把糧食都搜刮走。
而張開,就是王家主母的侄子,本來還是鄉里的鄉正,後來鄉里鬧糧荒之後,他帶著兒子張順投靠了姑媽王氏,本以為能吃上口飯,結果姑媽家的糧食也都被官府搶走了,連累姑丈還被殺死。
於是他糾結起王家一干子弟奴僕,於夜裡殺進了臨洺縣衙。
有因必有果,陳君賓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舉動,直接造就出一個反賊頭子。
邯鄲縣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反賊頭子高獎,本就是當地一霸,要不然以前也做不了縣尉,大隋的縣尉,一般都是從當地最豪橫的那幾個人裡挑選。
如今他不是縣尉,所以縣令找城中大戶要糧食的時候,自然就盯上了他,他說我沒有糧食,縣令說沒事,我就是找你商量事,不是要糧食。
因此高獎被騙去了縣衙,直接被扣下,官兵去了他們家,把糧食都搜刮走了。
千不該萬不該,縣令不該放高獎回去,因為人家第二天晚上,就帶人把縣令全家都給殺了。
本來只是報仇洩憤,你不給我活路,你也別想活,但殺了朝廷命官,肯定是掉腦袋的罪,所以高獎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反了。
跟張開不同,高獎最後在城裡忽悠了一千多人,組成了一支什麼歸義軍,往南邊的魏郡跑了。
反正他和張開都不敢往東邊跑,因為東邊是運河,軍府的主力在那邊呢。
但是魏郡,也有個不好惹的。
太守柳玄,河東柳氏出身,就是那個跟楊素作對被罷職免官的柳或的大哥。
柳玄收到訊息之後,令兒子柳凱直接帶著官兵三百人,跟高獎的叛軍在滏陽縣郊外幹上了,三百對一千多人,大勝,高獎被砍死,只有兩個兒子帶著十來個人逃掉,不知所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