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一零章 霸道王道,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臉上的表情變化,無疑都落進眾臣眼中,宇文述心裡咯噔一下,暗叫不妙。
果然,楊廣讀完信之後,表情釋懷道:
“正如蘇威所言,秦王徇私,也徇不到楊約頭上,事關宗廟祭祀,他還是拎得清的,此時已有定論,就此作罷。”
楊廣的意思是,楊銘不會因為包庇楊約,而數典忘宗。
說完,楊廣令高野將信燒了。
信上到底寫了什麼,只有楊廣一個人知道,他也不打算讓別人看。
楊玄感不行,他咽不下這口氣,於是起身道:
“稟陛下,叔父楊約身上擔著祭祀宗廟的大任,值此大事,御史臺竟有人造謠中傷,其心可誅。”
楊廣頓時皺眉:“朕剛才已經說了,此事就此作罷,你沒有聽到?”
楊玄感臉頰一抽,連忙說了句“臣有罪”,便又退了回去。
接下來,楊廣又翻閱了一些奏疏,有關於地方行政改革的,有關於運河兩岸行宮修建事宜的,還有關於賀若弼的家產統計。
窺一般而知全貌,只看賀若弼的家產,楊廣對眼下仍在殿內的諸多大臣們的家產,就有一個大概的估算。
這些人裡面,沒有一個不貪的,只是貪多貪少的問題。
楊廣對大臣的貪汙,其實不怎麼在意,因為太正常了,甚至哪些人缺錢了,他還會想辦法給對方找補找補。
魏、周、齊,包括大隋,實際上都是由高門大閥把持的政權,而皇帝只不過是帶著大家一起賺錢的那個人。
楊堅立國後,充當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只有保障各方利益,他這個皇帝才坐得穩。
到了楊廣這一代,就已經有了削弱這種現象的念頭,想要削弱關隴集團的影響力,就必須扶植山東士族集團和江南士族集團。
他覺得,他在有生之年,可以辦到。
這其實就是一個從霸道轉王道的過程,這一過程正常來說,至少都需要好幾代皇帝勵精圖治,才能取得效果,中間但凡有一個笨蛋皇帝,這事都會半途而廢。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楊堅時期,因形勢所逼,只能是加重律法的嚴苛程度,以霸道而治天下,以強權而壓平民,確保門閥利益的同時,鞏固江山。
但霸道不可持久,久則民亂必生,其後有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減輕刑罰和減少律法。
那麼修改律法,就勢在必行了。
“高祖禁網深刻,刑罰嚴苛,當今天下承平,朕以為應重修律令,”楊廣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神是看向牛弘的。
牛弘是一位超級大學者,而且有這方面的經驗,開皇律,就是高熲主持,蘇威、牛弘輔左修訂的。
牛弘點頭道:“陛下目光如炬,律法當中有些沉痾,已不適當今,確實有修改的必要。”
這種事情,除了蘇威之外,其他人是插不上嘴的,只能是乖乖的聆聽著。
楊廣點頭道:“朕給你個大致的方向,除十惡之條,凡刑罰,降重為輕,凡死刑,酌情免死。”
這話一出,大家都懵逼了。
最關鍵的,就是除去十惡之條。
十惡是什麼?開皇律將北齊律的“重罪十條”,改成了“十惡之條”,也就是十惡不赦這個罪名的最早雛形。
十惡分別是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和內亂。
而楊廣的除十惡之條,不是說以後就沒有這個罪,而是降低處罰。
比如其中的謀大逆,謀大逆的意思是謀而未行,就是說你打算謀反,但是沒有開始就被逮著了。
而謀大逆的判罰是:謀而未行者絞,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姐妹及部曲、資財、田宅並沒官,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
大隋至今還沒有誅九族的先例,但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誅九族的,不是別人,就是眼下坐在殿內的楊玄感。
有意思的是,大家雖然都很懵逼,但卻沒人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也怕將來不小心沾上哪個罪名,落個家毀人亡的結局。
沒有誰是乾淨的,皇帝認為誰乾淨,誰才幹淨。
楊廣的減輕刑法,無論門閥士族還是百姓,都會獲益,所以宇文述第一個站出來:
“聖明無過陛下,此律法一開,必然是四海安定,天下稱頌。”
蘇威也是非常意外,他飽讀儒家經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