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下子,大家才算恍然大悟,鬧了半天,皇帝是對元帥長史這個位置不滿意。
可是這個位置,還有比裴矩更合適的嗎?似乎真的沒有了。
不要以為裴矩沒打過仗,人家打過嶺南,開皇年間,裴矩還孤身入突厥,慫恿那時候的都藍可汗殺掉自己的妻子大義公主。
】
大義公主,原本為千金公主,她是北周與突厥的和親公主,宇文泰的孫女,宇文招的女兒。
大隋立國之後,迫於形勢,暫時認了楊堅為父,但卻在背後一直慫恿突厥攻打大隋,所以楊堅不能忍了,命裴矩出使突厥,以反間計殺之。
裴矩是公認的權謀家,又是楊銘的老丈人,肯定會全力輔左,難道還有比他更合適的?
接下來,蘇威和牛弘提出了反對聲音,他們不認為京師還有比裴矩更適合的。
而他其他人,紛紛舉薦新的元帥長史人選。
有舉薦李渾的,當時就有人笑了,說什麼史萬歲比李渾強多了,還只是八將之一呢。
所以有人舉薦史萬歲,但是楊廣認為不妥,史萬歲沒有總攬全域性的本事。
來護兒舉薦的是楊約。
聽起來,楊約似乎和元帥長史這個位置,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但事實上,頗多人贊同。
因為楊素歷來出征,都會帶上楊約,而楊約是楊素手下的頭號軍師,很多大戰其實都是楊約背後主導的,只不過楊素的光環太大,總是讓人忽略了楊約。
而楊約也是因為不能生育,所以從來不跟兄長楊素搶功,要不然的話,這就是另一個國公了。
這時候,兩位早已澹出朝堂很久的風雲人物,終於有機會再次出現在這群中樞大老的口中。
新蔡郡公韓僧壽和甘棠縣公韓洪兄弟,也就是韓擒虎的兩個弟弟,李靖的兩個舅舅。
這倆人都是老資格,一個跟過韋孝寬,一個跟過楊素,都是名將級別的,但是楊廣認為他們久不征戰,只怕已不適應沙場。
很顯然,他們舉薦的這些人,並不是皇帝心中屬意的人選。
沒有人提到高熲,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不可能讓高熲去,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舔犢情深,父子之情。
來護兒,最擅長揣摩皇帝心意,他和楊廣在江都的時候就時常見面,最適合及最不可能的那個名字,終究還是從他嘴裡說出來了。
“臣以為,此戰不可敗,否則助漲突厥和鐵勒的氣焰,輕視我大隋,為求萬無一失,也許獨孤公才是最佳人選。”
這話一出,蘇威和牛弘同時對視一眼,他們倆也想不到,竟會有人提到高熲。
若說元帥長史這個位置可以隨意舉薦的話,舍高熲其誰?
“呵呵”宇文述冷笑一聲,嗤之以鼻,你想什麼呢?舉薦高熲?腦袋被驢踢了吧?
其他人也覺得沒有這個可能,
但是楊廣卻突然看向來護兒,問道:
“愛卿覺得,高熲合適?”
得一句話,大家都明白了,感情還真是高熲啊?
這可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原來還是那個人。
來護兒心知猜中皇帝心意,內心大喜,笑道:“獨孤公之能,天下聞名,有他輔左,大事已定。”
蘇威也趕忙站出來道:“縱觀大隋,沒有比獨孤公更能擔此重任的了。”
“若獨孤公出馬,大勝幾可預見,”牛弘道。
宇文述窘迫至極。
楊廣欣慰的點了點頭:
“既然眾卿一力舉薦,那便就此安排,此番西征,以秦王為行軍大元帥,高熲為元帥長史,待萬事俱備,即刻發兵攻滅番邦。”
“陛下聖明!”蘇威大喜過望。
楊廣又道:“秦王西征之時,以河東王楊瑞暫行京師守備,楊約輔左,昭告齊王即刻開倉,押運糧草,以補給大軍。”
這種大事,傳遞訊息的驛卒,必然是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不太現實,沒有那麼快,只是一種表示情況緊急的說法,其實六百里也做不到,一天五百里,屬於是極限了。
最早收到旨意的,當然是身在洛陽的楊暕,而他自薦的奏疏才剛剛送出洛陽不久。
這特麼的,已經定下了?我還想去呢。
楊暕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和老三之間,只差軍功,那麼眼下出徵土谷渾,就是一次重獲上風的機會,誰能想到江都那邊決定下的這麼快。
自己緊趕慢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