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六九章 嶺南三大塊,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馮盎和寧長真已經住進皇宮了,在門下省別館,每天除了睡覺之外,就是在尚書省。
最近的尚書省可是很熱鬧,朝會過後,三省十一寺的主官都會來這裡商討關於嶺南的事情。
這麼大一塊地方,朝廷的政策始終無法推行,別說皇帝不樂意,大臣也不樂意,老百姓是不知道,要是知道那邊的人只交了仨瓜倆棗的稅,他們也不樂意。
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裴矩已經在制定嶺南二十郡太守名單,朝廷準備在嶺南來一次大換血,地方官下去推行政策,這是給你來文的,而身在江都的來護兒,則是情況不對的是時候,給你來硬的。
雙管齊下,可見這次朝廷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但是他們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那就是儘量避免嶺南造反。
所以來護兒坐鎮江都,其實是一種威懾,輕易不會用。
馮、寧二人不必擔心朝堂這幫中樞大佬跟他們倆擺臉色,因為眼下朝廷是要安撫他們,穩住他們,自然是笑臉相迎。
楊約也在這裡,按理說沒他參加的份,但是人家資格太老,只要他想來,沒人會攔他。
“嶺南這些新任太守名單,要最大程度照顧大將軍和欽江公的意思,他們覺得十五個歸朝廷,五個歸他們,不妥的話,那咱們就讓一步,”楊約開口道。
馮、寧二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竟然會有人幫著他們說話,而且還是楊素的弟弟。
夠意思啊兄弟,你這個朋友,嶺南交定了。
寧長真點頭道:“正如楊公所言,我們並不在乎朝廷派多少人下去,我們在乎的是,這些人下去之後,嶺南會怎麼樣,我和馮盎在嶺南,也不是什麼都能說了算的,牽扯到各部族的利益,我們被夾在中間,也只能做個和事老,至於人家聽不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來就是談判嘛,談判肯定是有讓步的,裴矩獅子大開口,一下子說要十五個郡,其實就是先往高了報價,然後再慢慢的討價還價。
裴矩笑道:“甯越郡還是欽江公管著最合適,合浦郡給您的堂弟寧道明,永熙郡歸您的族叔寧純,南海郡歸平原公(馮暄),高涼郡還是馮大將軍,這五個郡不動,其它的,咱們慢慢商量。”
馮盎開口道:“流求,太子曾經是答應過我們的,要交給我們管理,裴公應該算進去。”
“算進去了,”裴矩笑道:“流求設郡,交給平原公的長子馮士翽(hui),怎麼樣?”
馮盎點了點頭,南海郡在他們手裡,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南海郡是嶺南地盤最大的一個郡,開皇年間,叫廣州,後世的廣州也在這裡。
而佔據廣州,歷來都有都督整個嶺南之權。
整個嶺南依據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可以分成三個大塊。
通俗點說,就是桂州道、廣州道、交州道。
桂州在西北,廣州在東,交州在西南。
桂州道與廣州道之間,隔著一座雲開大山,以這條山脈為分界線,後世分成了廣西自治區和廣東省,在唐朝叫嶺南西道和嶺南東道。
知道為什麼廣西不是省,而是自治區了吧?二十一世紀了,你都得讓人家自治,這就是照顧人家的本地文化習俗。
至於交州,這是在越南,而交州與桂州之間別看挨著,陸路交通幾乎沒有。
開皇年間,劉方攻打交州,那是翻山越嶺過去的,不是沿著道路過去的,翻的什麼山呢?沒錯,十萬大山。
歷史上直到貞觀十二年,由清平縣公李弘節沿著劉方走過的路,才打通了一條桂州與交州之間的陸路通道。
這三大塊區域,將會是朝廷與馮、寧談判的關鍵所在。
蘇威在一旁笑道:“事情是要一點點商量的,我們肯定也有顧慮不周的地方,兩位一定要提出來,正如陛下所言,咱們求的是一個皆大歡喜,兩位大可放心,最後的結果是要兩廂情願的,有一方不樂意,這事就定不了。”
寧長真苦笑道:“諸公需知,不是我二人不樂意,而是根據嶺南當下形勢做參照,以供諸公參詳。”
“當然當然,兩位心向朝廷,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蘇威笑道。
一幫子大佬,將一塊一塊的地區當作談判的籌碼,這個郡歸你,那個郡歸他,像是在分蛋糕。
大隋中樞一個細微的決定,就能影響到嶺南數百萬生民今後的生活。
正如電視劇裡的一句話一樣:你爺爺一個失誤,我爺爺就得要飯了。
馮盎是心向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