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九三章 你比我會說話,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畢竟是少數。

當然了,還有一層原因,是高士廉的媽,還活著。

楊瑞他們的到來,自然讓高府蓬蓽生輝,高士廉攜家眷盡心招待。

他的媳婦,是鮮于氏,北魏時期遷入中原河北定縣一帶的鐵勒人,匈奴族的一個分支,基本上已經融入漢族了。

高士廉本為舊齊皇族,沒辦法,國破家亡了,所以娶不到豪門家族的千金,不過他這媳婦可真是好媳婦,老母親全靠人家奉養,節儉持家,相夫教子,沒得挑。

也就是這樣的好媳婦,才會容忍丈夫的妹妹一家住進來,而且完全當一家人看待。

長孫無忌見了他那個舅母,比見了親舅舅還親。

“有李子沒?”楊瑾望著長几上的吃食,直接開口道。

高士廉一愣,不好意思道:“府上沒有,殿下稍待,臣這就去給您買點回來。”

然後,高士廉叫來長子高履行,令他去庫中取些錢,出門買李子。

“要嘉慶綠李,東市有賣,”楊瑾提醒了一句。

不要覺得楊瑾不客氣,實際上他的性格是隨了他媽,有什麼說什麼,不會來虛的,我想吃李子就直說,不會跟你拐彎抹角。

楊瑞自打進了府,就一直在打量府內的光景,此刻皺眉道:

“我看你府上頗為拮据,鴻臚寺治理郎算是從六品吧?俸祿很少嗎?”

高士廉笑道:“其實不少,月俸兩千錢,食料三百石,雜用四百錢,歲末還有祿米一百石。”

歲末的祿米,差不多就是年終獎的意思。

華夏古代的官員,俸祿一直都不高,所以貪汙腐敗是家常便飯,宋朝時候還可以,有過一段時間的高薪養廉,效果不理想,明朝最慘,官員的俸祿都發不下來。

大隋嘛,算是高的了,但是高士廉這個月俸,肯定是不夠的,畢竟家裡養了那麼多人呢,那麼肯定要想辦法搞錢了。

其實很簡單,鴻臚寺管什麼?接待外賓,全國的道觀寺廟,賓客、吉凶儀禮之事,這三大塊,都是油水非常豐厚的。

打個比方,陳叔明是鴻臚寺少卿,今年主持了梁毗和長孫熾兩場高階別葬禮,朝廷是給撥喪葬費的,其中一部分是鴻臚寺花,負責喪事籌備,只要讓你花錢,那就能撈。

高士廉跟著工部侍郎柳肅去了一趟巴蜀,修建寺廟,買賣僧籍,錢撈了不少,但是不敢花,因為這錢見不得光。

誰都知道他很窮,要是一下子翻修府邸,御史臺的人就要問了,你錢從哪來的呢?回答不上來?走,刑部去一趟。

所以眼下的高士廉有錢,但家裡哪哪都看著寒酸。

楊瑞看向楊瑾,問道:“咱倆有沒有月俸?”

“沒有吧?咱倆的用度,不都是父王的嗎?”楊瑾道。

高士廉一愣,這話我可不敢接,你二位是親王,親王是正一品,怎麼可能沒有俸祿?

但是韋珪沒想那麼多,直接道:“你們倆有食邑,根本都不用在乎那點俸祿了。”

“這麼說,我應該也有俸祿?”楊瑞問道。

韋珪點了點頭:“我阿爺是勳國公,這是從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石,雜用一千二百錢,祿米六百石,您二位雖然是正一品,但按照我大隋制,月俸與從一品是一樣的。”

“這麼一聽,確實沒多少啊?”楊瑾大致算了算道。

他們倆要是郡王,是有實際封地的,但是成了親王,反而沒有了,但是食邑很多。

親王的食邑是一萬戶,是以戶計算,不是以丁,而大隋納稅,是以丁算的,所以他們倆每年食邑繳納的賦稅,是一直在變換的。

就按丁計算,一丁一年繳納五百斤糧食,一萬丁,這就是五百萬斤,按照當下的度量衡,約等於十四萬石糧食,論戶算的話大約在二十萬到三十萬之間。

他們的俸祿跟食邑比,確實不值一提了。

不過大隋至今,有兩種度量衡,楊堅那個大制度量衡,幾乎沿用至清朝,但是楊廣改革後,復依古制,又成了小制度量衡,這個小制度量衡到了唐朝,就不用了,又用了楊堅那個。

大制度量衡,就是由楊堅開啟的,明末清初顧炎武稱此為:三代以來,權量之制自隋文帝一變。

三代,就是夏、商、周。

所以真要按照華夏主流度量衡標準來說,楊瑞每年食邑的糧食總量,在七八萬至十萬石之間,這樣聽起來,就沒有那麼誇張了。

畢竟楊堅時期的一石,是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巔峰聖武

亂世統帥

凌天圖

粘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