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三九章 遼東郡王,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十丈的高臺,怎麼建?建不了,別看只是一個受降臺,但是你的要求太高了,二十丈,六十多米,全靠木頭搭,不好意思,怕你掉下來。

用石頭壘,更不可能了,工程更大了。

怎麼辦呢?何稠在遼東城附近,找了一座土質相對鬆軟的小山包,剛好二十丈高,先放火,一把火將山上的林木燒了一個乾乾淨淨,然後兩千人開始將燒焦的林木砍伐乾淨,再以別處運過來的新土,覆蓋在焦土上。

從周邊山城拆卸下來的石板,鋪成上山的臺階,最頂上鋪出一塊平臺,這是皇帝站的地方。

滿山遍插旌旗,遠遠看去挺威風的,但是近觀的話,很粗糙。

何稠犯難了,這樣可交不了工啊,怎麼辦?

又是土又是石頭的,看上去實在不美觀,以當今皇帝的審美,怕是不過關啊。

“時間太緊,我們也沒辦法啊,”李春犯難道:“陛下在遼東城,這裡的城牆不能拆,可是拆周邊的山城,工程又太大了,根本沒辦法在陛下要求的期限內完成,眼下只能以碎石遮蓋黑土,略微遮醜吧。”

何稠無奈的點了點頭。

正常的受降臺,其實也就五六丈高,二十丈高的受降臺,史書上也沒見過。

何稠也沒有這個本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造這麼高的一座高臺,宇文愷就算死而復生,也造不了。

想要美觀,肯定得是一色的,而且還得是石頭,因為石頭彰顯莊重。

於是何稠趕緊跟兵部打招呼,讓他們調撥人手採集碎石,將整座山都鋪滿,反正一點黑色土壤都不能看到。

兵部也很為難啊,將士們攜功而返,一個個傲嬌的很,你讓他們再出苦力,不合適。

於是兵部又去找民部,商量借點民夫,民部說,不好意思,我這裡實在沒有多餘人手。

最後沒辦法了,只能是強迫遼東城以及附近山城的高句麗百姓,充作苦力。

一般情況下,對於剛佔領地盤上的老百姓,是不會動粗的,因為怕你搞事情,也不想再增敵意,不然以後沒法管。

殺些刺頭是無傷大雅的,但是你全面徵調,不合適。

果然,高句麗的本土百姓,非常牴觸,但是隋軍手裡的鞭子可不會手軟,於是近兩萬平民被徵調,去建一座受降臺。

整個高臺,被分為九階,層次鮮明,寓意受降者為九五之尊。

每層高臺上,都列有重兵,密密麻麻,其實也是為了遮醜。

禮部這邊等到高臺建成之後,根據禮儀排練了幾場便上報皇帝。

太常寺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楊廣帶著自己的左右備身府,浩浩蕩蕩的出城。

高臺周邊大軍遍佈,群臣分列兩旁讓開主道。

楊廣帶著蘇威、裴矩、宇文述、來護兒、楊玄感、牛弘等眾臣,在奏樂聲中,一步一步登上高臺。

登頂之後,楊廣的身邊只有他那十二個千牛備身,以及禮部尚書楊玄感,吏部尚書兼太常寺卿牛弘。

下方不遠處,禮部官員高聲誦讀著受降詔書,一念就是半個小時。

不過這位官員的嗓子是真牛逼,聲音高亢,字字清晰,莊嚴肅穆。

高元灰頭土臉的雙手捧著一個托盤,上面鋪著一面黃綢,放著一枚國璽。

其實他已經在禮部的引導下,排練過好多次了,前幾次步履盤跚,淚流滿面,但是今天,他不能哭出來。

當然了,也不能笑,祖宗英靈在天上看著他呢,做為亡國之君,他已經進不了祖墳了。

高元就一個人,穿著一身羞恥的,花裡胡哨的降服,一步一步往高臺上走去。

半中間,有一座小方臺,高元需要在這裡停步,然後宣讀請降書,大概意思是,我愧對祖宗,愧對百姓,沒有治理好國家,但是大家不要擔心,現在有一個比我強百倍的君王,會繼續管理這裡,我們以後就是隋人了。

念這段話的時候,高元幾次忍不住差點哭出來,但是他不能哭,否則今後的日子不好過。

說白了,他就是個軟骨頭,也是一個賤骨頭。

楊堅警告過高句麗好多次,你們不聽,楊廣也警告你了,當初你要是老老實實去洛陽朝見楊廣,就沒有今天的事情了。

你說你賤不賤?當然了,一國之君首要考慮的還是自身利益,高元認定大隋早晚會收拾他,所以才提早準備,既然選擇硬剛,那你就有點骨氣,難道平壤城就找不到一顆歪脖子樹嗎?

唸完請降書,高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