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九八章 兩項技能,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薛祚的渡河先鋒,任務只有一個,就是擊潰敵軍的護岸部隊,只有掃清岸邊障礙,後續大軍才能順利登陸。
他的這一支大軍,就是賣命的,賞賜也是最高的,若戰死,賞布帛五十匹,錢二十貫,良田五畝。
這對於平民衛士來說,很優厚了,至於能不能落到實處,那是後話。
遼河對岸,林高且深,小山起伏不斷,不適宜重騎衝陣,所以薛祚部才只有排矟手和弓矢隊。
何稠挑選這個地方搭設浮橋,也是為了避免高句麗的具裝甲騎衝陣。
高句麗的末客(相當於軍將)紇石利,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情況,對岸過來的隋軍明明散亂不堪,基本是十人一隊的作戰陣型,零零散散,明明可以一舉擊潰,結果卻完全打不動。
反觀自己這邊,外圍的盾牌手都被射穿了。
位於軍陣中心的紇石利接過屬下遞來的破甲箭,凝目審視著,只見箭頭之上寒光迸射,與以往見過的隋軍箭矢完全不一樣。
“此箭破甲兇猛,難以言狀,隋軍不單單有箭矢之利,其甲冑軍械也是煥然一新,不同以往,”麾下將領描述道。
紇石利臉色凝重,他在岸邊堅壁清野,早早燒出了幾片平原地帶,用以大軍列陣,眼下六個軍陣,已經與過河之隋軍全面接觸,但是六個方向送來的軍情,卻讓人心情沉重。
隋軍靠著軍備之利,大隊人馬已經渡河,正在瘋狂的衝擊臨岸防線,本來是以逸待勞,現在卻是左支右挫。
紇石利沉聲道:“傳令各軍,全力堅守,不得後退一步,違令者斬。”
高句麗的軍隊構成,比較複雜,由高句麗人、鮮卑、馬韓、穢貊、靺鞨、扶余、漢人士兵組成,其主力為高句麗人和扶余人。
紇石利麾下多為鮮卑人和漢人組成,作戰強悍,尤其是高句麗王高元頒下詔書,此乃衛國之戰,若有失,國之將亡,所以他們這一道防線,是為死守。
什麼叫死守,死了都要守住。
一名漢人將領這時候道:“末將以為,不如徐徐往三佛寨後撤,那裡地勢平坦,有利於重騎衝陣。”
“不妥,”紇石利抬手否定道:“敵軍勢眾,號兩百萬,雖是誇大其辭,然依照隋朝皇帝用兵慣例,至少也有五十萬,我軍兵力處於絕對劣勢,三佛寨利於列陣,恐成決戰之勢,敵軍又有兵甲之利,破陣何其容易?”
帳內幾名將領,眼下的神色都不好看,歸根結底,就是隋軍的裝備太牛逼了。
楊廣雖然浪,行軍時間,部隊番號,各路總管,都對外公開了,唯獨沒有公開大隋有神兵利器,以至於雙方甫一接觸,高句麗就吃了一個大虧。
過河之後,薛祚下令整軍,各旅結陣,循序漸進,互相策應,而他自己則是展開一卷地圖,在距離岸不遠的樹林內與麾下幾名將領商議著。
地圖是鄧暠繪製的,高句麗設定在對岸的六座營寨,位置都在哪裡,地圖上都有標註。
一名將領道:“三佛寨這個地方,利於列陣,我軍應派遣三千人,主攻這一方向,開闢路線之後,麥總管的後續大軍,可結兵於此,引成決戰之局。”
薛祚點了點頭:“敵軍這六座軍寨,頗仿我黃河九曲陣,以三佛寨居中,剩餘五寨呈拱衛之勢,可見這裡應是敵軍主力所在,我若擊之,五寨必救。”
三佛寨,薛祚是打不了的,因為他的兵種搭配,就不是攻堅的,而是往前壓,給後方大軍騰出登陸的地方。
眼下的他,除了派出六千人不斷往前推進之後,剩餘的都守在岸邊,以防敵軍突然殺出來,攻打浮橋。
事實也是如此,林子裡不斷有敵軍士卒手持火油,衝擊他們的護橋防線,以期能破壞浮橋。
薛祚當即下令:“令張五奴、王通,向烏玉山部方向集結,全力開闢通往三佛寨的通道,向李總管稟報軍情,等待下一步軍令。”
張五奴、王通、烏玉山,這都是軍府的驃騎將軍,在軍中的職務,是押官。
三部加起來,有三千多人,眼下距離不遠。
登陸之後,依賴軍備之利,先鋒軍打的非常順利暢快,已經推進了七八里地,期間不斷與敵軍廝殺,優勢明顯。
以至於高句麗出現一個怪異的現象,不用手中的刀矛跟你打,而是撿起石頭砸你。
破甲需以重物,也就是錘斧一類的重型武器,但是高句麗的臨岸守軍,攏共只有兩百人配備了這玩意,而這兩百人,已經不知道死在哪了。
眼下已經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