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熲無疑看的非常準,但他還是樂觀了,事實上用不了二十年,大隋就會被搞垮。
三徵高句麗之後,如果老爹楊廣能呆在洛陽,制定安民之策,好好休養生息,還有最後的一線機會。
可惜,他又去了江都,也許他害怕呆在洛陽會出事,所以選擇了自己的基本盤江南。
關中本位政策沒有削弱之前,你離開北方就是找死,王世充這樣的小人物,都能雄踞洛陽,成為隋末的一代梟雄,可知洛陽有多麼重要。
你花那麼多錢修的東京,結果便宜了王世充這小子。
接下來的日子,除了按部就班參加朝會之外,楊銘會詢問楊茵絳,他不在京師的這一年,都發生些什麼事情。
楊約失寵之後,內史令的職位還兼著,但是高熲的太常寺卿,被牛弘給兼了。
眼下的朝堂,最得寵的人,是來護兒。
來護兒祖籍江都,當年隋滅陳之戰時,以南人身份投靠了賀若弼,參與滅陳之戰,居功至偉,被授予上開府儀同三司。
後來在開皇十年,江南人高智慧起兵反隋,他又跟著楊素平叛江南,被授予襄陽縣公。
接著,又討伐汪文進叛亂,爵位再提一等,封永寧郡公,楊堅為了表示嘉獎,將來護兒的長子來楷,召為千牛備身。
今年年初,他被好基友楊廣,進封為榮國公,封為十六衛當中的第二衛,右翊衛大將軍。
左翊衛是宇文述。
這兩個人,無疑會成為楊廣手底下,軍權最大的兩個人。
楊銘心裡也清楚,自己當下所結交的大老,其實大多屬於開皇元老派,也就是早晚會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
北周元老派被楊堅削弱,開皇元老派,被楊廣削弱。
而當朝的那些最得寵的核心人物,跟楊銘都不熟。
歷史上,楊廣在任期間,有七個人權力非常大,被稱為選曹七貴,分別是蘇威、牛弘、宇文述、張瑾、虞世基、裴矩、裴蘊。
另外,楊廣還有幾名絕對心腹,來護兒、郭衍、張衡,好吧,李淵也算一個,楊約現在算半個。
這些人,除了裴矩、楊約、李淵之外,其他人,楊銘是不方便與其結交的,甚至平時都不能表現出熟絡,因為他不是繼承人,如果和中樞大臣交往過密,會被認為結黨。
換句話說,楊銘這次從洛陽回來之後,於朝中的影響力,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中午過後,楊銘去了王府官署與眾人議事。
房玄齡已經被他從河東召回來了,而河東郡王府的事務,交給了原先在荊州的總管府錄事段稠。
眼下,楊銘的王府幕僚算是聚齊了,大家都在。
“諸位都是本王心腹,日後共乘一舟,我損皆損,我榮俱榮。”
楊銘坐在主位上,說道:“眼下齊王總監運河一事,諸位覺得,本王該怎麼做,才能給他添堵。”
在洛陽的糧食問題上,就是因為楊暕的掣肘,導致元文都與李百藥差點前功盡棄,這兩人對楊暕非常鄙夷,一聽說要對付齊王,都來勁了。
正所謂有仇報仇,你當初掣肘我們,今天輪到我們陰你了,反正出了事有楊銘扛著,他們也不害怕。
其中杜如晦,更是對楊暕頗有怨恨,畢竟自己的親叔叔杜淹,直到現在,仍在家中養傷,當初要不是楊素受秦王指派,趕去救人,只怕叔父的命都保不住。
杜如晦道:“齊王不惜百姓,貪得無厭,所以臣以為,運河一事絕不會像洛陽這樣順利,我們只要靜觀其變,但有微小變故,使手段將其放大,必能影響工程。”
他們也只敢小打小鬧,不敢徹底破壞運河工程,畢竟這是國策。
這時候,元文都搖了搖頭:
“恐非易事,咱們在洛陽出的問題,在殿下的周旋下,得以用最好的辦法解決,齊王必然有樣學樣,所以會順利很多,何況韋尚書總管徵調民夫糧草一事,陛下又免除河北、山東、江南部曲奴婢賦稅,後勤得以保障,齊王此番總督工程,應是高枕無憂。”
“那倒未必,”杜如晦道:“齊王之德與殿下相比,差之甚遠,何況他與咱們殿下已有嫌隙,我認為,十六條國策,齊王有可能全部推翻,畢竟這十六策,是殿下當初提出來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齊王為彰顯自身功績,也不會用殿下之策。”
裴熙載並不認同,道:“他不用,但是洛陽還有宇文尚書,東京營造期間,已經證明殿下的十六策是最為愛惜民力的上優之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