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茵絳這輩子坐船的次數,一隻手掌都能數的過來。
她以前曾在渭水上泛舟遊玩,還算適應,而眼下在長江,就有些吃不消了。
所以,她暈船了,幾乎是一天一吐,即使這樣,她仍是強撐著來到船頭,欣賞著兩岸的風景。
因為這樣的景色,她從未見過。
隋滅陳之時,大隋的主力大軍就是一幫旱鴨子,所以楊素根據北人不習水性的特徵,建造了五牙大艦。
樓起五層,高百餘尺,足足35米高,總長55米,行駛在長江水面,儼然就是江上巨無霸。
五牙船大,船體穩固,所以抗風浪,可容納士兵900人,左右前後設定有六臺拍竿,像是六條大槳。
拍竿以船幫為支點,朝外一頭綁有巨石,朝內設定有絞盤,遇到敵船後,士兵轉動絞盤將拍竿拉起,然後以槓桿原理,居高臨下,排竿綁著巨石的那頭快速落下,砸向周邊敵船。
舊陳水軍多為小船,根本經不住這麼砸的。
當年水戰,大隋損失的五艘五牙,全部是被舊陳水軍以火船陣衝破外圍撞上船體,才導致的損毀。
這也算是一物剋一物吧。
楊銘船隊上的物資充足,所以無需停船補給,過巴陵郡,沿著長江北上,就是江夏郡。
而江夏郡坐鎮的,是楊茵絳的親爹楊玄感。
所以當船隊路過江夏的時候,楊茵絳一直都躲在船艙不敢出來。
其實沒什麼好怕的,楊玄感又不是千里眼,哪能這麼容易就發現自己的親閨女。
於江夏轉入漢水之後,水道明顯變的狹窄起來,彎彎繞繞的地方也不少。
走水路是省事,少了顛簸,但也確實費時。
九天後,楊銘他們終於抵達襄陽碼頭。
荊州地區,雖然大部分人還是稱襄陽為襄陽郡,但實際上襄陽的行政劃分已經被改成了襄州,主官是襄州刺史杜吒。
不過歷史上老爹繼位之後,仍會改為襄陽郡,反正眼下是比較亂,州郡難分。
刺史一職,多由楊堅任命,也多出自關中集團。
這個杜吒就是出身京兆杜氏,他們這一支的祖上,在大隋做的官都不小,幾乎都有勳爵在身。
杜吒有個弟弟叫做杜淹,在唐太宗時期做過吏部尚書,不過眼下,與第一任荊州總管韋世康的次子韋福嗣一起,被楊堅流放到了江南。
原因是這兩小子自視甚高,都覺得自己挺有能耐,說什麼至尊喜歡任用隱士,蘇威便是在隱居時被徵辟入朝,於是他們倆一合計,相約隱居終南山,等著被徵召。
事情被楊堅知道之後,大怒,覺得這兩小子沽名釣譽,沒有自知之明,乾脆流放南方。
這個流放,實際上相當於趕出京城,你們找個涼快地方待著去吧,別在朕眼皮子底下就行。
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回去了。
襄州刺史杜吒,在歷史上沒有他這個弟弟出名,更沒有他兒子出名。
沒錯,他就是杜如晦的親爹。
杜如晦,就是楊銘此番來襄陽的首要目的。
碼頭上,提前得到訊息的杜吒早早便來迎接,楊銘不打算先進城,趁著日頭尚早,他要先去水軍駐地瞧一瞧。
於是杜吒的車隊在前帶路,走陸路趕往水軍駐地。
艦船,是停靠在碼頭上的,多年未用,很多看起來已經非常老舊,而水軍駐地,就在岸邊不遠的地方。
圍繞在楊銘身邊的,有襄州刺史杜吒,襄陽驃騎府的驃騎將軍蔡莒,以及一眾左官都尉,周仲牟也在其中。
楊銘站在碼頭上,眺望江面,澹澹
道:「當下水軍,有船隻多少。」
驃騎將軍蔡莒趕忙上前一步:「回稟殿下,五牙三艘,黃龍十一艘,平乘(大舫船)三十艘,蚱蜢(蚱蜢舟)三十三條。」
楊銘道:「能用者,有多少?」
蔡莒嚥了口唾沫,道:「養護月餘,皆能使用。」
「養護月餘?」楊銘皺眉轉身:「也就是說,今日若起戰事,襄陽水軍一個月後才能出航?」
蔡莒低頭道:「水軍養護經費不足,末將也是沒辦法啊。」
「經費呢?」楊銘又問。
這時候,就是杜吒出來解釋了:「京師每年撥給水軍的費用,只有十一萬貫,除練兵發餉之外已經所剩無幾,其中五牙和黃龍若是更換腐蝕木料,需從巴東運來,單此一項,就需十五萬貫,確實是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