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六四章 楊慶楊和,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銘臨行前,是想和楊麗華見一面的,聽說她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大興善寺,為故去的母后誦經積攢功德。
廟堂內,青燈古佛,楊麗華一身麻衣,跪在蒲團上,口中誦唸著:
「願以此誦經功德,迴向給獨孤加羅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往生善道或十方佛國淨土,離苦得樂。」
「願以此功德,迴向自己業障消除、福慧增長、精進修行、盡此一報身、往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知道楊銘來了之後,楊麗華沒有回頭,多餘的話一句都沒有說,只是道:
「跪下吧,給你祖母誦唸一遍《地藏菩薩本願經》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你便走吧。」
楊銘點了點頭,跪在另一個蒲團上,雙手合十,口中誦唸起佛經。
老楊家就是這樣,別的背不下來,佛經一個比一個滾瓜爛熟。
楊銘幼年的時候,便一直跟著獨孤加羅誦經,什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妙法蓮華經》、《佛說四十二章經》,他都會背。
楊堅在給楊銘正妃側妃的賞賜中,都有佛經數十卷,楊茵絳和裴淑英以後都得能背下來才行,這是進老楊家門的基本功。
離開大興善寺之後,楊銘去了一趟皇宮,見自己的爹孃。
並且奏請老爹楊廣,此番去荊州,缺人手,想把楊慶、楊和這兩個庶出帶上。
楊廣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他們倆都是你的哥哥,吾兒務要善待,如有機遇,可報給吏部給他們謀個實缺,阿爺這裡都會照批。」
獨孤後新喪,楊廣這個時候不好為自己的庶出子女謀劃,但這些子女,將來肯定是要好生安置的,不管怎麼說,也是他的骨血,雖然比不上楊昭楊銘他們。
楊銘的提議實是正中他的下懷。
而在楊銘看來,他身邊需要值得信賴的人,兄弟無疑是首選,其次本族,剛好楊慶、楊和年齡也不小了,書也讀了很多,可以替他分擔不少。
離宮後,楊銘在晉王府隔壁的宅邸,見到了那些庶出子女。
這些人和他們的生母,都沒能進宮,又不能住在楊昭的晉王府,所以被暫時安頓在了王府隔壁。
楊慶今年十八歲,楊和今年十七歲,都還沒有成婚,他們倆是一個母親,姓馮,江南人士。
知道楊銘的來意後,馮氏感激涕零,拉楊慶、楊和過來,就要給楊銘跪下。
楊銘趕忙上前去扶道:「使不得,二位都是我的兄長,我怎受的起這一跪?」
楊慶與楊和也對楊銘大為感激,他們倆吃虧在獨孤加羅過於重視嫡出,導致幾個兒子都不敢把自己的庶出當回事,以至於老楊家的庶出子女,地位都低到令人髮指。
眼下楊銘有意讓他二人到總管府做官,無疑有了出頭之日,自然對楊銘感恩戴德。
當晚,楊銘被馮氏苦苦哀求,留下吃飯。
楊銘坐在主位。
兩個庶出,楊銘還真不好稱呼,不像楊昭楊暕那樣可以排輩,稱大哥二哥,這倆人跟自己排上不輩分。
「弟弟以後,便稱呼二位哥哥為慶哥、和哥,可有不妥?」
馮氏趕忙道:「妥當妥當,三郎直呼其名就可。」
「那到不至於,」楊銘笑道:「同父便是同根,我怎會連兄弟都不認。」
在大隋,像楊慶楊和這樣的庶出,都不能稱呼他們的生母為母親,而是姨母,姨娘,他們倆和楊銘一樣,得管蕭妃叫母親。
馮氏死後,後事他們也沒資格料理,而是由楊昭楊銘這樣
的嫡出來辦。
由此可見,庶出的地位有多麼慘,自己的媽都不能認。
不過楊銘他們家情況特殊,因為楊廣將來會是皇帝,所以他的庶子封親王可能性不大,但封個郡王還是肯定的。
所以楊慶和楊和將來的地位,都不會低,這個時候把他們拉攏成自己人,最合適不過了。
喝了一場酒,在楊銘刻意親近下,三人也聊的頗為投機。
約好離京的日子後,楊銘囑咐他們近期收拾行裝,便告辭離開。
靖安坊,
獨孤鳳兒兩天,只喝了一碗粥,不論那些侍女如何套路,她就是不肯吃東西。
宅內各處,收拾的都很妥當,獨孤鳳兒的住所,也頗為整潔,可知這些侍女還是得力的,伺候的還算周到。
楊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