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二九章 釋出公告,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丁男每年上繳租3石,一石約等於100斤,也就300斤,再折算成「調」的布帛,還要再扣200斤,也就是一個丁男一年得交500斤的賦稅。
你家裡要是有兩個丁男外加一個婦人,就要繳納賦稅1300斤,這只是一家三口哦
日常所需之物,或是看病就醫,補屋添瓦
你還活不活了?
大隋制,丁男20歲至60歲,每年服徭役20天,據總管府這些勞工們所說,他們每年的徭役有兩個月之久,其他的時間,都要想辦法做工謀生。
他們之中,很多人這輩子就沒吃過飽飯,所以這些天總管府飯食管夠,他們一個個吃的肚子滾圓,好幾個因為吃的太撐消化不了,只能是哭著離開總管府。
太悲哀了
荊州地區的老百姓如果都是這樣,楊銘是得好好辦一些人了。
不敢說能按制給他們配全田畝,至少一半總該要有的。
那麼這些田都到哪去了?被誰一層層盤剝?
楊銘派人叫來元文都,詢問對方清查文氏田畝進展情況,
雖然眼下才清查了不足一半,但元文都掌握的線索大致估算,文氏四支,至少有田四千六百傾,那就是四十萬六千畝。
這特麼還只是一個小門小戶,不上臺面的小家族。
江陵郡有多少世家?官府又有多少人在盤剝民田?
可是楊銘心裡清楚,他雖為郡王,想要在江陵一帶清算氏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像巡查使,過來查一遍拍拍屁股就走了。
他要真的把這些世家逼急了,說不準就要鬧出大事。
所以這種事情還只能慢慢來,一個一個的來。
清查田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氏的田畝分佈在江陵周邊十縣,其中以老家松滋縣最多。
元文都派出的那撥人,來來回回遊走於十個縣,是很費功夫的。
又過了十來天,新的府庫建成,勞工們朝著楊銘寢殿方向叩首謝恩之後,又領了一些額外的賞錢,戀戀不捨的走了。
他們這一走,將楊銘厚待勞工的事情算是傳出去了。
時值五月,江陵縣已炎熱不堪,天氣悶悶的,多日都未下雨。
楊銘在後園一顆柳樹下乘涼,陪在他身邊的,是楊茵絳。
這時候,元文都來了,
「何疇他們眼下,已經去了枝江縣,但事情不太順利,當地有一些農戶在阻撓清查,已與何疇的人發生過幾次衝突。」
楊銘躺在搖椅上,皺眉道:「農戶?」
元文都道:「應該不是真的農戶,下臣猜想,多半是文氏派出的人扮作農戶,在阻撓清查一事。」
楊銘又問:
「可有傷亡?」
「暫時沒有,不過再這麼下去,傷亡不可避免,」元文都道。
普通農戶,是不會跟官兵對著幹的,哪怕他們再受壓迫,也只會忍著,何況清查田畝對於農戶來說是好事,他們斷然不會阻攔。
這時候,楊茵絳說話了:
「通知你的人,千萬不要再動武了,這些農戶是真是假,平民們並不知道,他們如果看到你們之間大動干戈,恐因驚嚇而被有心者利用,難免事態擴大。」
這就是楊銘喜歡楊茵絳的原因,這個丫頭不但冰雪聰明,關鍵還識大體。
尤其是她總是會站在楊銘的角度,替楊銘考慮。
老百姓很單純的,極易受人蠱惑,如果宣傳不到位,何疇在枝江縣的清查,勢必會遭受更大阻力。
於是楊銘道:「傳信何疇,暫停清查,讓他們去枝江縣衙打個招呼,令縣令頒發公告,傳於鄉里,就說是總管府清查田畝,各鄉各里所查問題田畝,交由各鄉里重新授田於民。」
元文都一愣,讚歎道:「此計絕妙。」
這樣一來,但凡阻擾清查的,那就是跟本地百姓過不去,介時都不用何疇他們動手,老百姓就會將那些鬧事的都轟走。
元文都領了指令,樂呵呵的走了。
楊茵絳湊了過了,目光在楊銘臉上反覆打量,俏生生道:
「你是如何做到,這麼短時間便想到這個主意的?你的反應也太快了。」
楊銘指了指自己腦袋,笑道:「腦子好使。」
「我贊成,」楊茵絳笑嘻嘻道:「這就是我喜歡你的原因。」
別表白啊楊銘轉移話題道:「離開京師這麼久,不想家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