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一六章 尊卑有別,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門下,早早便得到訊息的李靖和房玄齡,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了,陪他一起來的,還有河東郡太守竇慶。
竇慶心裡一定覺得很倒黴,河東沒有封王的時候,這地方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也就是所謂都督河東諸軍事。
但自打聽說楊廣的小兒子封在了河東郡,他這心裡就特別不是個滋味,楊銘一來,他在河東的有多大權力,完全取決於楊銘給他多大權力。
都督河東諸軍事,也就輪不著他了。
楊銘下了馬車,朝迎面過來的竇慶笑道:「可是竇公?」
「正是下臣,殿下一路奔波勞苦,下臣已備好酒菜,為殿下接風,」竇慶笑呵呵道。
竇慶身上有上柱國的勳位,還有爵位永富郡公,這都要感謝他爹竇榮定,準確來說是感謝他媽,因為他的媽媽是楊堅的親姐姐。
而楊堅在家中排行老二,只有一個姐姐,竇慶這老小子,是大隋的外戚。
至於接風宴,楊銘微笑搖頭:「難得竇公苦等,不過本王頗為疲乏,與李郡丞有些許事情商談,所以還請竇公回府,早早歇息去吧。」
話說的挺客氣,實際上是沒給面子。
竇慶心裡憋氣,但嘴上還是陪著笑臉再三邀請,而楊銘再三拒絕。
這位小殿下入世不深,不懂人情世故,竟然這麼不給面子?
…
竇慶還能怎麼辦呢?只能是朝李靖拱手道:「那就勞煩藥師為殿下接風了。」
「李靖榮幸之至,」李靖趕忙還禮道。
一個太守一個郡丞,看似相差一級,實際上差到天上去了。
楊銘早就打定主意,一開始就不給竇慶臉。
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很重要,楊銘是要告訴竇慶,這地方以後是我說了算,你的臉在我這不值錢,要怨就怨皇帝只是你親舅舅,卻是我親爺爺。
一開始壓不住對方,以後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
楊銘在李靖的帶路下,前往李靖在城東的宅子,
房玄齡一路跟著。
這小子雖然只是一個王府錄事,但眼下在河東,也是一號有頭有臉的人物,因為他代表了河東王府。
誰讓王府現在只有一個錄事一個參軍呢?
那個參軍還特麼不知道在哪剿匪呢。
進了縣城,楊銘有種從北京到了曹縣的感覺,落差感太大了,除了城中主要幹道能見到兩三層的樓房外,其它地方都是平房。
而且眼下又是深夜,除了老鴰的叫聲之外,城中一片死寂。
不過聽房玄齡說,白天的縣城還是非常熱鬧的,畢竟地理位置特殊,乃北方地區入京的必經之地,貿易非常發達,本地戶籍人口雖只有三萬戶,但是加上外來流動人口,河東縣人口數量常年在七萬戶左右。
這麼一說的話,楊銘心裡安慰了不少。
大門外,紅拂女與一眾奴僕在聽到巷外動靜的第一時間,便紛紛跪地,迎接楊銘的到來。
楊銘抵達後,趕忙上前將紅拂女扶起:
「快快請起,我與李靖私下以兄弟相交,嫂夫人今後切勿客氣。」
紅拂女早就從李靖口中得知他與河東王的關係,也猜到當初在楊素府上,河東王很可能便是因這層關係,才將自己從長公主手下救回一條命。
人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她也是爽快人,聞言起身道:「妾身已在府內備下酒菜,請殿下准許妾身在旁服侍。」
楊銘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帶頭邁入府中。
至於他帶來的衛士,除龐牛與陳奎各帶二十人留在李府外,剩下的都被縣衙安頓在了河東縣的官驛。
陳奎這小子年紀不大,二十四歲,就因為射了宣城王楊煜一箭,被楊銘特意安排在身邊。
後來楊銘發現這小子不僅膽識過人,而且性格沉穩能服眾,一問之下才知道,對方在軍中還曾做過校尉,手底下管著三百軍士。
所以這次出行,楊銘乾脆便將王府部曲都交給了他。
這樣一來,下面肯定有不服的,但這不是楊銘關心的,如果陳奎壓不住這幫人,那自己只能換人了。
這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能不能把握住,看陳奎自己,
堂屋內,隨著楊銘就坐,酒菜開始上桌。
楊銘指了指左右兩側位置,示意李靖和房玄齡入座,當紅拂女為他斟酒一杯後,楊銘主動端起,朝著紅拂笑道:
「此番前來河東,未有別事,只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