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二六章 清查田畝(兩章並一章,下午有點事,昨晚熬夜趕的,世界盃都沒看),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陵郡周邊,最大的兩個世家,一個姓文,一個姓沉。

文氏是當地最大的地主,田產無數,也經營其它產業,最著名的是放高利貸。

沉氏是做水上運輸,家族有大小貨船二百多艘,屬於靠水吃飯。

十年前元孝則擔任江陵總管的時候,沉氏在江陵郡一帶最吃得開,後來楊諒擔任荊州總管時,沉氏被文氏所取代。

像這類小家族,無時不刻不在尋求來自高門大閥的庇護,因為他們深知,沒有倚仗,家族的利益將會被其它世家逐步蠶食瓜分。

一塊蛋糕就那麼大,你吃的少了,別人自然就可以多吃點。

而沉氏眼下所能指望的,只有元孝則了,但是元孝則年事已高,已經在大興養老,現今只是揹著個安昌郡公的爵位,等著死了以後讓兒子襲爵呢。

本來沉氏已經做好出讓更多產業來換取生存空間的準備,繼續在江陵苟延殘喘下去,誰知道元文都的到來,讓他們重新提振了信心。

而元文都也將沉氏派人與他接頭的事情,告知了楊銘。

總管府衙,長史署內,楊銘接過元文都遞給的茶水,好奇道:

「這麼說,沉氏與你們家,其實一直都有往來?」

元文都點頭道:「早先家父擔任江陵總管時,沉家在江陵一帶,算是威望最高的氏族,而他們這一家,是興起於韋(世康)公時期,開皇初,韋公就任荊州總管,因此地乃舊梁故土,地方豪族多不服管教,甚至還鬧出過聚眾衝擊總管府的事件,」

「韋公手腕強硬,直接召集府軍兩千人,於十五日內先後掃蕩八家,其中最大的三家出頭鳥,被殺絕戶,府邸也被一把火給燒光了,這樣一來,才算是暫時鎮壓住了當地這些豪強。」

「後來韋公先後扶植沉氏、高氏、王氏、費氏等,才得以進一步掌握江陵、江夏周邊,即使如此,韋公時期,荊州地區仍是亂的不像話,動輒就得出動府軍鎮壓。」

「這一現象在我父親接任江陵總管時,也沒有多大改變,仍然是依照韋公的思路,扶植一些聽話的家族,然後借軍府打壓不聽話的,以此來維持平衡。」

關於荊州總管這個位置,楊銘還是比較清楚的。

開皇初年,荊州設總管一職,由韋世康擔任,後來因楊廣與蕭氏聯姻,這一職位被暫時取消過,改為江陵總管,由元孝則擔任,到了開皇十三年,重又復置,由漢王楊諒擔任。

荊州總管和江陵總管,所轄區域不同,前者二十二郡,後者八郡。

名義上是因為蕭妃嫁給晉王廣,以至於楊堅對荊州一帶的管控稍有放鬆,等於是給蕭氏一個面子,意思是我信得過你們。

但實際原因是,楊堅找不到合適的人來鎮守荊州,因為那時候漢王楊諒年齡還小。

而楊堅不想再把這個位置交給外姓。

無論是韋世康,還是元孝則,都不是一般人,而且韋、元兩家也是有聯姻的,韋世康的老婆是西魏文帝元寶炬的女兒,襄樂公主。

而元孝則的妹妹,是北周一代權臣,宇文護的妻子,親侄女是廢太子楊勇的正妃,而他的女兒又嫁給了韋世康的三子韋福獎。

韋福獎是元文都的妹夫。

至於他們倆之後的漢王楊諒,就任荊州時,才十八歲,正是少年英武,無所不懼的時候,何況人家是皇帝的親兒子,初來荊州,什麼都沒幹,就把這一帶的人都給鎮住了。

這種身份,腦子進水了才敢去得罪。

於是楊諒很快就在當地,尋到了一撥聽話的狗腿,起初的時候還不是文氏最強,但是文氏運氣好。

因為在開皇十八年的時候,楊諒受封行軍大元帥,率領

大軍北上征討高句麗,走的時候,把荊州幾家豪族的部曲都給帶走了。

而這一次征討高句麗,死傷慘重,死者十之七八,荊州豪族元氣大傷,以至於文氏後來居上,順利從最初的松滋縣老家,發展成了勢力涵蓋整個江陵周邊的豪強大族。

但是現在,荊州是楊銘說了算,所以他也需要在當地,找一些聽話的附屬。

像文氏這樣強佔土地,欺壓一方的世家,顯然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元文都早先雖任職京師,但是每年由沉氏送到他們家的孝敬錢,是一分都沒少拿。

如果這一點,他瞞著楊銘的話,楊銘對沉家絕對不會理睬,不過元文都因元妃的關係,並不將楊銘視作外人,所以父親元孝則拿了多少錢,都照實說了。

楊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