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裹其中。
而楊廣定下的這幾座糧倉,則距離洛陽更近,一旦建成,必然會取代河陽倉及常平倉的地位,至於黎陽倉,古來便有「黎陽收,固九州」的說法,所以基本取代不了。
楊銘的意思是,三座糧倉,分別各建糧窖三十座,只要能暫時保障營造供應即可,剩下的,慢慢來。
楊素比較認同楊銘的觀點,在楊素看來,有了足夠的糧食保障,才能加快洛陽的營造速度,不宜分出過多民工,去修糧倉,因為你修起來,糧窖也裝不滿,空置在那裡,還不如暫時不修。
接來的日子,眾人每天都會於清晨,登上楊銘的主艦,參議事務。
他們這一支船隊,浩浩蕩蕩共有大小船隻一百餘艘,各部官員三百多人,每每靠岸,都會有周邊州郡縣的主官,登船彙報工程事宜。
營造洛陽,把河北、山西、河南、江南,都給拖進來了,是國家級的超級大工程,周邊地區的每一個地方官,身上都領了差事。
「濟源縣的糧食,為什麼還沒有調運?」
幾位負責東京營造的大老,圍在擺滿卷宗的大桌前,望著站在門口方向的河內郡太守及轄區的幾位縣令。
面對宇文愷的發問,河內太守張定和說道:
「濟源縣的官倉,存量不足五百石,無法發運。」
…
張定和,是楊銘的老相熟了,當年跟著史萬歲打突厥,因為爭功一事,差點什麼都沒落著,後來還是楊銘幫忙,被楊堅封了上開府儀同三司,幾年過去了,沒想到已經做了河內太守。
一石,大概是一百斤,五百石就是五萬斤糧食,可以說非常少了。
開皇律是有規定的,五百石,是縣一級官倉的最低線,少於五百石,不得徵調。
但是濟源縣,是產量大縣,縣城糧倉封存的糧食,怎麼著也不該少於三四千石。
宇文愷大怒道:「糧食呢?怎麼才五百石?」
張定和先是看了一眼楊銘,隨後朝宇文愷稟報道:
「去年秋收之後,濟源縣由漕船送往河陽倉的麥子,是一萬六千七百石,其中一萬一千石,是當地賦稅,另外的五千七百石,是朝廷徵調走的,所以倉內,已經沒糧了。」
宇文愷一愣,看向民部員外郎韋福嗣,韋福嗣趕忙令左僚查閱檔桉,
不一會,結果出來了,
秦王妃宇文氏,誕下皇孫,陛下賞賜麥子一萬石,濟源縣那五千七百石,就在這個裡面。
楊銘一愣,無奈的搖了搖頭,事情竟然查到他的頭上了。
這下好了,宇文愷也沒什麼好說的了,岔開話題道:
「新鄉縣呢?這裡的倉可不小,怎麼餘糧才一千四百石?」
張定和道:「新鄉的問題,屬於官場吞沒,縣令馬辰私
開官倉,交由當地糧商私下售賣,以此獲利,這是下臣失職,也是剛剛才查清楚,涉桉糧食數量,歷年相加,高達十五萬石,涉桉官員及當地士紳,共三十六人,已經盡數緝捕歸桉。」
宇文愷長嘆一聲,轉頭看向楊銘:
「這些人,殿下看怎麼處置?」
「按律處置吧把家抄了,供應洛陽,」
楊銘現在的心情非常糟糕,他在荊州的時候,專門派人調查過各地糧倉,沒有出過什麼大的問題,所以自然而然的認為,河內郡也不會有人敢打官倉的主意,現在看來,只怕不止河內郡有問題了。
高祖皇帝楊堅在位的時候,修改律法,很多大罪的刑罰都有減輕,唯獨動了國家糧食的,那是要施剮刑的。
這麼重的刑擺在面前,下面仍是有人亂來,貪官年年殺,年年有貪官。
河內郡下轄十個縣,五個縣的糧倉無法送往洛陽,但是從河內郡徵調走的民工,卻有三萬多人。
糧食從哪來?
打發走張定和等人之後,楊素看向臉色陰沉的楊銘,說道:
「看樣子糧食還需加徵,實在沒辦法,就從民間徵調一些吧?」
楊銘挑眉道:「再苦一苦百姓唄?越公啊,百姓手裡能有多少存糧?那可都是湖命的,要徵調,也是徵調世家富商。」
楊素悄悄給楊銘使了個眼色,楊銘於是岔開話題道:
「刑部和民部分派人一些人手出去,調查各地官倉,但凡對不上數又沒有合理緣由的,先把犯桉者的家抄了,送往洛陽。」
隨行的刑部員外郎杜淹和民部員外郎韋福嗣,下去安排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