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一一章 妾妃,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竇彥這次去山西,六部衙門都得出人跟著,方便在當地協調部署。
他是東京營造土木監,洛陽沒建成之前,當地的刺史太守,都歸他指派,再說了,人家還是工部侍郎,正三品的中樞大臣。
石料算是解決了,憑藉長平郡一個地方,就足保供應,太行之巔不是說著玩的,人家那邊扒開土地往下面挖個十來米,就全是石頭。
長平郡,下設丹川、沁水、端氏、濩澤、高平、陵川六個縣,治所在丹川,也就是山西晉城市澤州縣高都鎮。
六個縣裡面,只是一個陵川縣,就能保證洛陽的全部用料,因為這個縣城,坐落在太行山上南部山脈的絕頂位置,與河南的河內郡直接接壤。
這裡的石料硬度最高,材質最好,後世用重型機械開鑿,都特麼費勁。
關鍵是還有大理石,以及遍地的紅土和石灰岩。
取料是從這裡,但運輸,還需要從丹川縣方向下河南,因為陵川縣與河南之間,幾乎沒有路。
後世大名鼎鼎的掛壁公路,就是為了連通陵川縣與河南地區,現在可沒有。
眼下,人可以翻山越嶺,慢慢過去,馬過不去,這裡幾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半封閉地區,開皇初年剛剛立縣。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木料了。
昨天竇彥已經動身啟程,帶了很多人去了長平郡。
今天的朝會,議論就是木料從哪搞。
事實上,像大隋這樣的封建時代,木頭是完全不缺的,植被破壞一點不嚴重,遍地都能找到大料。
但是好的木料,還得是南方。
太子楊昭的意思是,宮城,必須用好料,這是母庸置疑的,至於其它地方,可以從周邊地區就地取材。
朝會期間,裴矩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叫武華,是山西地區最大的木材商人,可以由這個人供應一部分木料,朝廷不出錢,事後可以給他補個官,就當是彌補了。
裴矩這個人,還是正直的,如果換成楊素,還給你補官?做夢吧你,老老實實白乾就行了。
修建洛陽,是為國家修,那麼砍伐林木,自然不用花錢,但這種事情,是有講究的,你不能見顆大樹,論斧子就砍。
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幹,就像長平郡的磚灰窯,不是誰都能幹的。
商人,是底層人士,你再有錢,那也是下等人,但是你花點錢可以做官,翻身做上等人,那誰都會樂意。
武華肯定也樂意,這個人,就是武則天的祖父,祖籍山西文水。
「我看行,」楊銘點頭贊同。
楊達也點了點頭:「這個人倒是可以試試,眼下就需派人立即徵調。」
太子楊昭笑了:「今日朝會的氣氛,還算和諧,接下來,我們再議宮城所用木料,應該從哪裡運送。」
臨近中午,也算是議出一個結果,宮城用料,由荊、揚二地供應,那裡有最適合營造宮殿所用的松木和杉木。…
松木北方也有,但是材質和南方樹種區別較大,北松油性太大,不防火。
荊、揚部分地區有金絲楠木,在大隋,它就叫楠木,是比較珍貴的木料,大興宮裡面也有這種料,但不多。
四川也有好料,但是運輸太費勁。
商議來商議去,單是宮城木料的運輸,就要消耗人力二十萬。
歷史有記載:二千人曳一柱,其下施轂終日不過進三二十里。略計一柱,已用數十萬功,則餘費又過於此。
楊銘也沒有辦法,他敢在這上面提意見,那就是不孝,畢竟宮城是老爹住的地方,真把楊廣得罪壞了,自己以後能不能參加朝會都
是個問題。
所以他還是將十六條草桉搬了出來,奢侈就奢侈吧,少死人就行。
木料這一項,主負責人是楊達,宮城木料,則是交給工部侍郎柳肅來負責。
歷史上,楊達也是因為修洛陽,和武家結成了聯姻,成了武則天的外祖父。
柳肅即刻動身,趕赴荊州豫章郡,主持工作,朝廷這邊如果有另外補充,會由官驛遞送給他。
楊銘這些天,忙的頭都大了,整個人非常疲憊。
回到家裡,已經是下午,探視過王妃和兒子之後,他叫來暖冬涼夏,給自己按摩身體。
這時候,徐景又進來了,
「唐國公長子建成求見。」
「就說我休息了,不見,」楊銘沒時間浪費在建成身上,難得的下午休憩時光,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