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六六章 吾將上下而求索,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仲文和麥鐵杖的調動,很多人都察覺出一絲不對勁,而楊廣的藉口,是說軍餉沒有發完,怕將士們鬧情緒,讓這兩人下去安撫。
這是真實情況,江都平叛以及荊州平叛,繳獲的物資,朝廷拿了一半,剩下的楊廣重賞了宇文述、來護兒、薛世雄、董純,吐萬緒、張須陀、李世民等人,歸到將士們手裡的,已經沒多少了。
不像楊銘上一次,主將拿的不多,大頭是撥給下面的。
然後楊廣裝模作樣的在朝會上痛斥裴蘊,讓他想辦法籌集軍餉,給將士們補上,等於將軍中的不滿情緒引到民部身上,順利轉移矛盾。
頡利可汗的可賀敦義成公主,以及兒子奧射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眼下被安頓在了洛陽。
義成公主幾次請求覲見皇帝,都被駁回去了,主要是她的兒子不爭氣,在突厥沒有威望,不然的話,大隋扶持奧射設其實是最合適的。
和親公主嘛,本來就是一枚棋子,一旦沒有了,就徹底沒用了。
這一次給突利選的和親公主,是已故的右武衛將軍楊旻的庶女,模樣標緻,也是個可憐人。
爹媽都死了,嫡母不待見她,交給朝廷和親,不過朝廷這邊也要經過一番培訓,才能讓她上崗。
因為首先要讓她明白,你去了那邊,是幹什麼去了,培訓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突利這邊還沒有動身。
身在偃師的董純,眼下的心境很複雜。
他算是楊廣的心腹,要不然也不會在左翊衛,他察覺出朝堂上即將風雲突變,皇帝與東宮的關係正在惡化,不遠的將來可能有一場大變故。
那麼這種時候,怎麼選,都不夠保險,最好的辦法就是置身事外,別摻和進去,等到塵埃落定,再從容回來。
於是他藉口巡視大營,故意騎馬從馬上給摔了下來,骨折了。
左胳膊骨折,右腳腳踝也給崴了,這就不能主持兵事了啊,於是董純趕忙上奏朝廷,說我得養傷啊,您換個人吧。
左翊衛,一個他,一個陰世師,陰世師一直在皇城內,負責排程換防的左翊衛,楊廣不能放人,那麼就只有一個人,能夠暫時管理左翊衛。
還是源於古代的那個風俗,門生子弟。
左翊衛大將軍,一直都是宇文述,軍府內部的將領要麼是宇文家的子弟,要麼就是宇文述的門生和舊部,換誰來接手,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宇文化及,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控制左翊衛。
還是那句話,在大隋,恩公要是死了,那就是跟著恩公的兒子混,改換門庭別人也不認你。
所以楊廣下旨奪情宇文化及,令其就任左翊衛大將軍一職。
畢竟給自己當過千牛備身,雖然楊廣覺得化及是個笨蛋,但是他同時覺得化及對他的忠心,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楊銘這段時間參加朝會,衣服內,也是帶著甲的,他知道這種事情能瞞一兩次,瞞不了四五次,早晚被人看穿。
不過他每天在進入乾陽殿之前,會悄悄換掉,不然坐著非常不舒服。
所以這天路過玄武門的時候,他主動將楊和叫過來,讓對他摸了摸自己胸前。
楊和頓時愣道:“太子如此小心嗎?玄武門重兵把守,城牆上遍佈弓矢,沒人可以傷您分毫。”
“小心一些總是對的,兄長幫我個忙,”楊銘道。
楊和點頭道:“殿下儘管吩咐。”
楊銘指了指遠處的陶光園,道:“我要十把短弩,你給我埋在園子裡,平時我不會碰,萬一有變故,你告訴我埋弩的地點,也好讓我有一些防身之物,當然了,但願永遠也用不著。”
十把弩在這裡能幹什麼?什麼也幹不了,楊和點頭道:
“您放心,我會安排妥當,看樣子殿下還是很憂心啊,我會跟底下的兒郎們打招呼,讓他們最近都注意一點,有任何可疑之處,我都會排查干淨。”
楊銘跟他說這話,是沒把他當外人,楊和自然會痛快答應,畢竟埋弩箭的地方,不出事,就不會告訴太子,兵器依然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也不算壞了規矩。
實際上,只要對方肯埋,楊銘就會知道埋在哪,因為眼下的玄武門,都是宗室子弟,楊智積的兒子楊道玄會搞清楚的。
也就是同一天,楊暕手下的一個幕僚,帶著兩個人要從玄武門出去,說是要去偃師一趟。
但是他們在陶光園駐留的時間有點久,這讓楊和起了疑心,既然要去偃師辦公差,你們在陶光園呆那麼久幹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