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八七章 清理門戶,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來道:“臣有一個辦法,就是有點朝令夕改,容易引發一些人對朝廷的不滿。”
楊玄感皺眉道:“那你還是別說了,朝令夕改失信於天下,不可為也。”
裴矩微笑看向崔民燾,道:“伯穎(崔民燾字)不妨先講一講。”
崔民燾點頭道:“佛、道二教昌盛,道士、女冠、僧尼數百萬眾,佔膏腴上田數千萬頃,其數可觀,僧道之眾如此,其為信仰出家乎?十九非也,蓋因僧道得免課役,於是假託名義,趨之若鶩,貴族之中,不乏落髮出家之人,籍以庇護家產,影射包攬,以至從上到下,重價以購度牒,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接著,崔民燾接著道:“臣的意思,就是朝廷賣度牒,收錢一筆,再還俗僧尼,拆寺廟之資產,可速盈國庫。”
楊銘忍不住看向老舅蕭瑀,又看了一眼楊元慶。
楊元慶當初看上了老舅的大女兒蕭如願,也就是感業寺那位法樂法師,人家肯定是有度牒的,這都法師了。
等到楊元慶娶回家之後,蕭瑀的二女兒緊接著也出家感業寺。
伱這不是信佛啊,你這是藏錢啊?藉著感業寺,隱藏田畝?
崔民燾這話一出,反對的人多了去了,口號都是偉光正,一是朝廷不能失信,二是不能侮辱宗教。
“你們是不是也在佛寺道觀,藏了田畝了?”楊銘臉色陰沉道。
“沒有沒有,”一眾官員紛紛否認。
楊銘看的出,事實多半如此了。
他的訊息來源主要是來自宗室,以及自己的女眷,宗室不需要掛靠佛寺道觀,他的女眷都是公卿之女,家裡兼併田畝都是明著幹,也沒必要這麼做。
所以楊銘不知道底下人是怎麼幹的,經崔民燾這麼一說,瞬間反應過來了。
怪不得天下大亂,打成這樣,佛寺道觀大多無損,首先,他們本身就是一支武裝勢力,再者有錢,能打發叛軍,還有就是有民間基礎,信徒太眾,叛軍也不敢砸佛祖道祖的道場啊。
關於這個問題,朝堂上議論紛紛。
楊銘乾脆不吭氣了,他是鐵了心要抓錢的,不然就眼下國庫的那點錢,都撐不起今年的預算。
但是他不能表態,得罪宗教的事情,不能從他這說出來,就看誰能看破他的心意了。
楊瑞現在還不懂,不過他猜到老爹是有這個念頭的,正想說話,結果下方的楊玄感乾咳一聲,給楊瑞遞了一個眼神,楊瑞不吭氣了。
玄感是非常瞭解楊銘的,心知這事,太子乾的出來,但卻不能說出來,那麼楊瑞自然也不能說。
畢竟這事,惹人啊。
不是隻有他一個知道這事惹人,大家都知道,所以議論半天,沒一個敢站出來說的,畢竟得罪的不是人,是神仙。
楊銘不迷信,但是大家都迷信。
“此事再議吧,”楊銘內心一嘆,岔開了話題。
他其實也能理解,誰敢站出來冒頭,這都屬於汙點,對子孫後代都是不利的,傳出去了,老百姓都會戳你脊樑骨。
所以啊,收拾僧道,還得是僧道,就圖個名正言順。
於是楊銘派人前往京師,邀請現在的昭玄統嘉祥大師,以及道門大威儀,樓觀臺岐暉入京。
這兩位佛道領袖,已經跟開皇年間的不一樣了。
上一任靈藏大師,是楊堅的親密好友,現在的嘉祥大師是楊廣的朋友,俗姓安,昭武九姓之一,早年逃難至嶺南,在嶺南出家,後來去了建康,楊廣坐鎮江都的時候,結識了對方,此人為漢傳佛教三論宗的祖師與集大成者,名望極高。
至於道門岐暉,這是楊銘的老朋友了。
楊銘本身,是有法號的,護持正法菩薩,但沒有他爹的大,人家楊廣是總持菩薩,但是道家那邊,沒給楊廣弄個真君,這次讓岐暉來,就是辦這件事。
等到佛道兩家,身份都正了,楊銘借用楊廣名義出手,收拾天下寺觀,這叫清理門戶。
理由他都想好了:僧道之眾,規避課役者愈多,則民之負擔愈重,其中流品甚雜,多非虔誠信徒,不守清規在所難免,竊藏財物,便人營私,今朕掃清庭宇,設限度牒,以還佛道清明,以安萬民之心。
高玥懷孕了,整個東宮都非常重視,陳淑儀乾脆搬了進來,與高玥住在一起,方便隨時照顧。
太醫署那邊自然也是悉心照料,不敢絲毫怠慢。
裴淑英呢,從兒子楊瑾口中得知,崔仲方二兒媳高氏,竟然是舊齊後主的妹妹,心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