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頭籌,儒劍仙,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惡的手段,對於聖人而言,是完全沒有任何用處的,相反還會被聖人剋制,也就是聖人可以鎮壓北洲妖魔的根本原因。

而聖人的力量雖然強大,但順應天地,只要不是有意識的,並不會對人產生影響。

如此,會場上的那些人即便感受到了聖人之力,但並沒有被其壓制。

聖人至善。

很快。

那由儒家正氣所組成的聖人意志,也在此刻突兀之間消失了,只留下那由金色文字組成的《中庸》,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只不過,宋知書並不知道那聖人意志出現和消失的意義。

所以此刻,他有些茫然的看著周圍眾人,但從這些人的反應來看,就感覺到了不一般。

“聖人意志提前出現,認可了《中庸》,這”

“沒錯,以前從未有過這樣的情況,我想,此次大會的第一”

“聖人意志啊。”

會場中心的七位大儒相視一眼,眼中全都是震撼,因為聖人意志並不是他們所喚出來的,而是主動出現,全都是因為《中庸》,不過因為自己是大儒,也需要繼續主持大會,所以看上去有些鎮定,當然內心中的驚駭,只有自己知道。

“此次龍源大會的拔得頭籌者,為宋知書。”

最後,由古云大儒開口,他沒有望向會場的看臺,而是面前的李策玄和宗禮等人。

眼中的意思也非常簡單,就是詢問二人是否認同這個結果。

當然,無論二人是否同意,但結果已經註定。

因為宋知書的那篇《中庸》,直接讓聖人意志提前降臨,這是以往龍源大會都沒有發生過的,就算是以前聖人還年輕時,都沒有發生過。

“學生沒有意見。”李策玄率先開口,微微躬身。

他內心中非常清楚,從《中庸》開篇的第一句話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學說不如宋知書。

作為讀書人,雖然還不是很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李策玄有一點很清楚,這《中庸》對於儒家而言的意義,有可能不下於那篇《大學》。

所以宋知書奪得此次大會的第一,他心裡是信服的。

“學生也沒有意見。”

宗禮看著那聖人意志消失的方向,隨即也回過神來,微微拱手。

因為在那八道聖人意志當中,也有自己的先人,但已經坐化了,如今出現,讓宗禮想到了小時候聖人對自己的教導。

而宋知書的那篇《中庸》,他理解的更加深刻,畢竟從儒家方面而言。

宗禮可以說是這一代年輕一輩讀書人的佼佼者。

感悟的道理更多。

所以更能看出,《中庸》一篇,可以蓋壓此次大會所有人的學說。

故而宋知書奪得第一,宗禮沒有任何意見,甚至於此刻的眼神也變得不一樣了,因為他能看出來,對方在儒家方面的天賦,絕對可以說極其驚人的。

先拿出《大學》,現在又拿出《中庸》,連續兩篇啊

事實上,宗禮的想法,也是在場所有大儒們心中所思考的。

宋知書的《中庸》,引得聖人意志提前降臨,這已經可以說明其學說意義有多大。

“這宋知書,其天賦太過超乎想象啊”此刻,在看臺之中,已然站起身來的岑行遠眼神鄭重,《中庸》的意義很大,但對他而言,更為重要的,是宋知書。

無論宋知書是否得到了聖人造化,未來是否能夠走上聖道。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堪堪以《中庸》和《大學》,就能夠傳於後世,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一旦宋知書入了宗派,那這兩篇絕世經義,就屬於宗派一脈的。

未來這一脈就算沒有出聖人,但依舊可以傳承下去。

因為這兩篇經義,一個講的是君子之道,一個講的是君子立於天地之間的為人處世之道,可傳以萬世,是未來每個開蒙讀書人都需要讀和揣摩的。

所以,岑行遠心中決定,無論如何,都得將宋知書拉入宗派。

“行遠兄,你想的什麼,別以為老夫看不出來。”

但這時候,不遠處的鄭公文也開口了,他雙目炯炯有神,看向岑行遠:“你想拉攏宋知書,但要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性,能連續拿出了兩篇可以傳世的經文,不僅證明了其才能,還要就是,此人是真正的讀書人,真正的君子。”

“他已經下定決心,留在了南派儒家,所以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是不可能入宗派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學大伽

麗華劉

大劫主

黑山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