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文寶,儒劍仙,七月未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派儒家駐地大門口,數十道人影聚集在一起。
仔細看去,有許多名望極高的大儒。
但最中心的,卻是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身軀挺拔,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似乎寵辱不驚,尤其那一股氣質,更是讓人側目。
“宋小友,此次離開,又不知道多久後才能見面了啊。”一位老者開口,正是古云大儒,眼中帶著些許不捨,對於面前的年輕人,他心中是寄予厚望的。
現在對方要離開了,所以也有些擔心對方的安危。
但他很清楚,真正的讀書人,並非只需要一味的讀書就可以了的。
行萬里路,歷經各種磨難,才能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即便他認為,以對方的天賦,或許已經不需要這些了。
可古云大儒依舊沒有阻擾,因為經歷的越多,未來的成就也會越高。
“古云先生,或許前路難行,但總歸是要走下去的,但不管要走多遠,學生也總歸是要回來的。”
年輕人,也就是宋知書開口,聲音平淡而溫潤,而其語氣當中,卻帶著某種堅定。
對他來說,在各種磨難中歷練自己,遠比只待在溫室之中要好很多。
即便古云先生等南派大儒已經多次挽留了。
但依舊沒有放棄。
“老夫明白。”
古云大儒一笑,不過很快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繼續道:“不過有一點小友需要注意,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切記三思而後行,不可衝動行事,亂世將至,我們需要更多像小友那樣的人。”
他這句話中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告知一件事情,當今天下已經很多人認為宋知書得到了聖人造化。
且有可能是最大的那一個,否則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連續寫出兩篇儒家經典呢?
甚至有人認為,宋知書的那份聖人造化,可以幫助其走上聖道。
其實,這對於人族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
但有些人,卻產生了不該有的想法,掠奪這份造化,讓自己,或者自己一方的人走上聖道,改變世間格局。
這無疑是古云大儒,乃至於各大儒家學派所不允許的。
可沒辦法,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宋知書又不願意在南派儒家的保護之下,只能說提醒對方小心為上。
“古云先生可以放心,宋道友也是我蜀山看重之人,是代表蜀山的道子,若有人想要做什麼,我自會全力相護。”這時候,徐長御微微拱手開口道。
他被派到宋知書身邊,也是保護,而作為蜀山真傳弟子的他,也有這個實力。
“恩。”
只不過,當古云大儒聽到此話後,卻不置可否。
想著若真正有大人物出手,一個晚輩又能做什麼呢?
當然,這種事情不好明說。
宋知書是南派儒家的人,此事現在當今天下所有人都是知道的,而他們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
“古云先生,曾先生怎麼沒來?”宋知書也看出了對方的想法,當即換了一個話題。
他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那位南派儒家的領袖了。
不說一定要來送自己。
只是覺得,對方一直沒出現,有些奇怪。
加上古云大儒等人對此,似乎也不願意多談,現在即將要離開了,所以準備再問一句。
“這曾師在閉關,到了關鍵之時,有可能會更進一步,所以就不好相送了。”古云大儒稍加思索,隨後又從衣袖中拿出了一方黑色的硯臺。
硯臺呈現橢圓形,裡面無墨,但其上卻帶著某種古舊質樸的感覺,還有一絲絲莫名氣息湧動。
“此為我南派儒家文寶方天硯,就是當日龍源大會之時,小友入的那座會場。”
古云大儒沉吟一聲,然後便繼續道:“你為我此次南派儒家在龍源大會上奪得第一,續南派儒家一脈,本應有獎勵,此物,就是曾師交代,一定要贈予你的,切勿推辭。”
他聲音平靜,可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味道,似乎一定要宋知書接受。
只是,沒有人發現,古云大儒眼中閃過一絲悲傷的神色。
身邊的其他幾位大儒也是如此。
但他們的悲傷,卻並非因為那方天硯,似乎是為了其他的事情。
宋知書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看著面前的這件文寶,知道這是重寶,放在南派儒家中也非常重要,難能可貴,且這文寶,若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