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部分,文聖天下,一半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聖域中活得最久的一位。
所謂修行,便是在修時間。
而且雖然王羲之的起步很晚,但卻偏偏比絕大多數人都更早地看到了聖階以外的景色,緊隨於蘇軾之後跨出了令眾聖為之羨豔的那一步。
這說明王羲之的智慧冠絕群聖!
當蘇軾以紫金才氣加身,得以封獲詞聖的時候,是在天聖歷三年。
而王羲之成就書聖是在什麼時候呢?
天聖歷三十三年。
兩者整整相隔了三十個年頭。
可是,當王羲之突破聖階桎梏,踏入神筆境的時候,距離蘇軾成就凝神境過去了多久呢?
只有一年!
這代表著什麼?代表著王羲之的文位境界的提升速度其實是遠勝蘇軾的!
所以刑師斷定,今日一戰,王羲之一定能搶先看到比神筆境更加深遠的那條聖道,從而一舉得勝!
面對刑師的這番推測,鳴師雖然並沒有開口反對,卻在不經意中將目光落在了帝師的身上。
事實上,此時不僅是鳴師,就連寧師,以及刑師那邊的三個人,都在看著帝師。
因為帝師是人族六首中的最強者,相比於刑師的理論依據,其實帝師更有實戰的發言權,因為他距離王羲之和蘇軾的境界更近一些。
但很可惜,對此,帝師並沒有當眾發表自己的意見。
只是在心中悄然一嘆:“我希望,是兩敗俱傷!”(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縷朝暉幾度春秋(上)
帝師內心的期望是源自於自身立場,亦或者是某些不為人知的恩怨,還是什麼別的原因,不得而知。
但可以知道的是,王羲之與蘇軾的這一戰,不論結果如何,都將給在場的所有聖者展現出一些他們從未見過的風景,從未到過的遠方。
雖然此時眾聖距離飲馬湖畔有整整一百里的距離,他們甚至看不到對戰雙方的身影,但這並不礙於他們去感受這一戰的過程。
聖道一途,比看更重要的,是悟。
所謂悟,便是感受。
不論是去感受空氣中才氣波動的變化,亦或者是空氣中溫度的升降,甚至於不朽域上紫金光輝的強弱,都是極為難得的體驗。
至於最後到底能悟到多少,就看個人智慧了。
便在此時,帝師輕輕揚起了脖子,用他那雙空洞而無神的雙目掃向身前一丈開外的不朽壁壘,沉聲道了三個字。
“開始了。”
一時之間,眾聖俱靜。
……
飲馬湖畔,王羲之與蘇軾相對而立,彼此相距不過五尺,如果按照一般的文戰標準來看,這樣的距離似乎也太近了一些,很不適合戰文的激發,反而更適合武者偷襲。
但這場戰鬥原本就不是一場普通的文戰。
與戰的雙方也不是普通的文人。
他們一位代表了這個世界上最高的書法造詣,另外一位則當世詞道第一人。
只要他們願意,那麼這場戰鬥就能在任意的距離之內。在任何的時間當下發生,但在這之前。王羲之還是屈身拱手而道:“請賜教”
於此,蘇軾坦然受之。因為他比王羲之更早邁入聖境,也比王羲之更先看到聖階之上的景色,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屠生是先教了他作詞,再教王羲之行筆的。
所以他是王羲之的師兄。
因此面對王羲之的禮節,蘇軾只是微微頷首,笑道:“請。”
隨著這一字落下,王羲之手中的墨筆動了,於是在空中出現了一條長及百里的墨線。
從飲馬湖畔一直延綿到不朽域的盡頭。
白劍秋對蘇文說。決定一場文戰勝負的關鍵之一便是行筆誦文的速度,比如白劍秋手中的殺破狼便只需要三筆。
那麼,王羲之寫就一幅字帖需要多少筆畫?
答案是,一筆。
一筆之間,空中的那道墨線便自主地凝結成了一個個婉約含蓄的墨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若輕雲之蔽月,若流風之迴雪。
這便是神來之筆。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嘆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積雪凝寒帖》。
一帖之下。空中有雪翩然而降,寒風攜裹著凜然之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