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7部分,武唐攻略,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員們。慢悠悠地說:“各位舉出西域各場實戰的戰例。說明大家都很關心大局,這當然是好的。但各位是不是搞錯了一件事?以少勝多固然是好的。但每一場戰事都以少勝多,這又意味著什麼?我雖然不是什麼功勳彪炳的將軍,但我還知道一點,奇兵雖可收一時之效,但一旦被人掌握了七寸,在戰略上就完全輸了!”

“不說別的,單單就說在吐蕃偷襲吐谷渾之前,蘇大將軍曾經在涼州來過多少次以少勝多?最後怎麼樣,還不是來了一場大仗!別說什麼那場大仗大唐在兵力上照舊少於吐蕃,這不是不想增兵,而是迫於遼東戰局沒法增兵!奇兵突進永遠只是兵家小道,在西域那種地方,我大唐的兵力形不成一定地威懾力量,那麼就永遠不能奢望一個安定的後院。”

李賢少有在這種事情上長篇大論,因此底下眾人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而李弘亦沒有想到自個的懶惰弟弟會在這種時候忽然發難,細細一想便領悟了其中道理。大唐如今的名將還是不少的,打仗地時候要考慮地反而是缺兵的問題,想當初他自己還上書赦免過逃兵,足可見此事地影響。

按照大唐律例,若有逃兵,一家連坐,若是嚴格追究起來,大唐屢次徵東後戍邊,逃兵連帶家屬至少要入罪數千人乃至數萬人。

難道真的非改不可?

這一天的朝會在李賢的暴起發難下,暫時不了了之,而會後想滑腳開溜的李賢,卻遭到了四個內侍的嚴密包夾——不消說,李弘領教多了他的脾氣,生怕逮不著人反而讓人給溜了。等李賢一到徽猷殿,李弘便劈頭蓋臉地丟出了一堆問題,差點讓他手忙腳亂。

好容易安撫下焦躁的兄長,李賢這才說:“五哥,府兵制在戰時自然是好的,因大唐重軍功,這有了軍功便可賞爵進勳,而且幾乎都是勝仗,所以自然人人爭勇。但自從東征高句麗之後,這打仗幾乎就沒有了,零星的小仗並不需要那麼多人上陣,更多的便是戍邊。府兵多是農夫,讓那些留戀家園田地的人在邊疆三年五載不能歸,試問怎麼可能沒有逃兵?”

李弘自個還是太子的時候就上書為逃兵減罪,此時再聽這麼一說,免不了更覺得發愁。再想想如今抽調上番拱衛大內的禁軍,也往往會有這樣那樣的麻煩疏漏,他更是皺起了眉頭。可朝堂上有人提出的募兵制,會不會讓將帥權力坐大?

“當然會。”李賢聳了聳肩,心裡頭想到這些年地方上的府兵甚至有淪為豪強家奴的,均田制也是名存實亡,不禁感到某種頭痛,同時也慶幸自己不是皇帝,偶爾還可以撂挑子,“所以才要在朝堂上討論,就算各有私心,勉強也能把各方面考慮周全了。趁著正好沒有大戰事,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慮周全了,至少能定出一個一段時間適用的準則。”

這種引起討論便撒手不管的態度讓李弘為之氣結,情知李賢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只得惡狠狠地瞪了這傢伙一眼,隨即問道:“你口口聲聲說西域應該增兵,究竟需要多少人?“兵力無需太多,有兩三萬就足夠了,多了亦是負擔。只不過,一味羈縻不行,最好在幾個重要的地方設州縣,派幾個能幹的邊官前去管理,就像當初太宗皇帝打下高昌之後的做法一樣。不過,邊將易得邊官難求,這一點就要靠五哥明察秋毫了。”

聽了這種典型的我說話你辦事腔調,李弘頓時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這官吏若是沒有經過實任,誰也不知道究竟怎麼樣,而在此地官聲卓著的官員,到了異地是否仍能發揮實效,誰也說不準。若是碰到好大喜功的人,則更有可能激起民變。

兄弟倆你眼看我眼,到最後彷彿心有靈犀似的嘆了一口氣。尤其是從小就受到太子教育,如今皇帝也當了好些年的李弘。他現在算是明白了,什麼無為而治,這麼大的疆土要是都無為而治,指不定大唐什麼時候烽煙四起他都不知道。他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何高祖太宗時用的好好的制度,現在為什麼就不行了?

而李賢雖說有不少現代知識撐腰,又好歹是李績的弟子,衛公兵法的不記名傳人,但在大多數時候也不過就是紙上談兵的主,怎麼也不可能是萬能百科全書。知道歸知道,明白歸明白,但執行上的問題,他實在是睜眼瞎一個。

穿越者不是萬能的,這句話絕對是真理。這要不是看著西域那邊危機四伏,看著老薛要去上任,他才不會那麼未雨綢繆去管那種事。當下他便再次很不負責任地提出,仿照之前的納言令,向天下官員求言。

當然,那些不務實事說什麼要親賢臣遠小人的東西,休想他會瞅上一眼。

於是,在兄弟倆的兩個時辰會談之後,李賢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