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口才訓練100天機密課程大揭秘,辛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
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
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
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
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
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
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
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
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
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
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
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
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
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 年7 月,北京清華園。
……… Page 65………
儀態萬方盡顯風采
演講者在與聽眾見面之前,一定要認真地修飾一下自己的“形象”,這是十分必要的。
怎樣才能給聽眾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呢?
主要表現在儀表和禮儀兩個方面。儀表的概念是比較寬的,這裡著重介紹一下服裝和麵容的修飾。
服裝是文明的象徵。穿著講究是文明的表現,也是對聽眾的尊重。同時,服裝又是一種資訊,可以表
達出演講者的身份、情緒和風格。更主要的是,演講者的服裝與演講內容構成一體,成為演講者氣質、風
格的外在表現。
演講者服裝的標準,並非要求人人西裝革履、衣冠楚楚,更主要的是講究著裝的整潔、合身、樸素、
大方;著裝要講究“適度”,給人以自然得體的印象,不可裝飾過度,分散聽眾的注意力。要記住:演講者
登臺前最好照一照鏡子,或者請別人看一看,有什麼不適宜的地方,並及時修正,以免貽笑大方。
面部是儀表的中心,和服裝一樣,也需要修飾一下。男士要刮刮鬍子,梳梳頭,不然鬍子拉碴,頭髮
蓬亂,很不雅觀;女士可薄施淡妝,給人以精神煥發、整潔一新的感覺。這些都是必要的。
總之,演講者應以堂堂的儀表、瀟灑的風度、俊美的容顏,給聽眾留下美好的印象。這是演講者有修
養的表現。
禮儀表達了演講者的精神狀態,它將給聽眾留下最初的印象。是誠摯還是虛偽,是謙虛還是傲慢,聽
眾都會從中做出初步的判斷,因此,不可忽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