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大師語錄(百家講壇叢書),冬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我還換,我說感情豐富,你有意見嗎,感情豐富那不錯,你這個觀感馬上就變了,這個善感、不說善感,說接受能力感受敏銳,這個好啊你也高興了,所以不要死於文字之下,要深入體會他那是說什麼。有了這個培養自己的工夫,讀古人的詩詞,日益得到好的境界,好的體會、審美、享受。否則的話總是隔靴搔癢,說聖賢、聖人、賢人不是詩人,他也多情善感太多情,太善感了。他如果不多情善感,他也做不了聖賢,我們可以舉例孔子,背《論語》有這麼兩句,最簡單的話,人人都知道,“子在川上”他看這個水,他嘆氣“逝者如斯夫不捨舟也”,哎呀這一直在流,白天它也不住那個“舍”“住”,夜裡它也在流,我們所有一切流去消失的,逝去的都像這個,也不都是這樣嗎,“逝者如斯夫”,“夫”是個感嘆詞,“不捨晝夜”,說了水和時光的關係。宋人有一句名句,我這兒說不上他是誰了,可能是晏殊大晏,沒啥關係他最後兩句他說,他說“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他說可奈我無可奈何,這年光、這個時間,像水一樣迢迢,說無窮無盡去不停,這還不就是孔子那個話嗎,“不捨晝夜”,但是這個問題,這個詞人的特色,跟孔子有何不同呢,他這樣說,可奈年光似水聲,我們一般人感覺到時間的消逝,那裡有聲音嗎,你說怎麼沒有,那不那個鍾滴答滴答,一秒一秒的,古人沒有這個,他感覺著這個時間的流逝,就像江河一樣是水聲,“迢迢去不停”,你看這多可怕那個時間,你在這兒當玩啊。你看看我舉這個例子是說,詞人的感覺,對一個無形無止摸不著的時間,他是這麼敏感,他拿那個水,當然以水來比時間並不新鮮,我是說他把聲音掛上,就使得你,你如果你的感受能力,接受能力好,你就覺得詞人告訴你的,你聽聽那個水在流,嘩嘩,這才叫詩,這才叫詞。那不是說理,他警告你,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教導教訓,這不是詩,這個分辯不是很清楚了嘛,你再看《論語》裡記錄的,孔子《聞韶》,應該加書名號偏名號,因古代大概是夏代,那個在孔子時代,大概都不太會,會演奏的不多了。所以有一次忽然他聽到韶演奏,他聽完了以後,回了家怎麼樣三月不知肉味,三個月一百天呢,吃著飯呢,那個肉都沒味了,這個韶樂那個古樂那個美好,我們今天沒法想象,都失傳孔子都難得聽,我請諸位再想一想,這個例子,你對孔子的認識,是否加深了。你說這是怎麼一個人,那個感受力,敏銳不敏銳,咱們可以由孔子一跳,跳到唐代的大詩人中國的詩聖,最偉大的杜子美、杜少陵,你認為杜甫是否也多情善感呢,完全是。如果杜甫不多情善感的話,他寫不出那麼好的詩來,你會問我你舉個例子,那一個最多情善感,最好舉的例子,又簡單又明瞭,他說了這麼兩句話,“一片飛花剪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一片飛花,這個春天萬花齊放,真是最好的時候,忽然有一個花片,讓風一吹飄落下來了,這詩人哎呀這不得了。從這一片花片飄落,就開始了整個春天的,從此一步一步消失,這一片飄落,使得這個大詩人,感情要震動,這樣的感情還不多情,一片飄落我心裡都動,現在這個“風飄萬點正愁人”,哎呀他受不了,他不敏感,能夠從一片落花來開始落筆嗎,這個後人開了後人很多繼承,發展的視窗、門廳、道路,他給人無限的營養。
這後面的例子太多了,連林黛玉的《葬花詞》也是由這兒來。“花落花飛花滿天”,兩個不同本的,有的做“花落花飛飛滿天”,本來這個“飛”呢,是從杜甫那兒來的,還有一個秦少游,寫了一句詞,他說“飛紅萬點愁如海”,“飛紅”你看這還是,用的老杜的話,“萬點”還是老杜前邊四個字,整個是老杜的,底下是他的創作,“愁”也是從杜來,五個了“如海”,我看著萬點飛紅,我這個愁有多大,無邊的無邊無際,這又是一個詞人的感受,“愁如海”秦觀秦少游,做詞做的最美。我喜歡他的詞,我有一次在北大講《紅樓夢》,都講完了要提問,我接到了一個條子,就是同學的,我也不知名姓,他提了這麼一個問題來,他說林黛玉的父親叫林如海,這個“如海”怎麼講呢,是不是從秦少游,“飛紅萬點愁如海”而來,哎呀真好,你看北大的學生,你可不要估計今天的青年,第一他讀秦觀的詞,第二他能夠聯絡紅學家,還沒有能解釋林如海,那個“如海”什麼意思,好像是那個舊式評點裡說,林如海那個“如海”,是他學問的博大,像海一樣不對了,沒有北大這個同學高明,這個說起來好像是閒談,有點趣味而已,不然我希望諸位想一想,你看看我們詩歌的星火相傳,前人給後人的影響,後人怎麼運用變化,又造出這麼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