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鋼鐵帝國】,港島家族的誕生,任豬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江工業的總部會議室。

林志超看著一眾集團高層,以及‘中天鋼鐵’、‘中天拆船廠’的主要管理層,心中有些滿意。

長江工業集團的技術實力很強,一直堅持招聘內地來港、香港大學畢業的機械類、化學類等相關人材,所以公司的科研能力絕對不算弱,能自研、修理各種機械,亦可以冶煉銅。

香港大學不是沒有理科畢業生,早在本世紀初,太古船塢便從香港大學招募機械工程師;而太古船塢一直是遠東的一個造船基地,巔峰時期工人有6000多人,是一家大型造船廠,造出過6000噸的遠洋船。

除香港大學外,還有一些理工職業學校,亦可以培養理工類人才。

香港真正缺的是——產業鏈的發展,沒有像後世新加坡那樣,政府進行規劃、佈局。

“拆船廠籌備得如何?”

聽到林志超的發問,‘中天拆船廠’的總經理鄧忠發,立即說道:“醉酒灣、將軍澳的拆船基地差不多已經籌備好,可以去選購船隻,然後拉回香港進行拆船了!”

林志超滿意這個進度,他要求的拆船廠可不是一般的要求,而是進行了系統化的規劃,儘可能的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以及拆卸好的材料如何處置和堆放。

實際上,拆船雖然容易汙染環境,但拆船業屬資源環保型產業,用拆船廢鋼代替礦石鍊鋼,可減少氣體汙染86、水汙染76、耗水量40和採礦廢棄物97,被譽為“船舶再迴圈工業”或“無煙冶金工業”。但同時,廢船含有大量多氯聯苯、石棉、三丁基錫、鉛、油汙、塗料等有害物質,如處理不當會汙染海洋、陸地和大氣,威脅當地居民健康和生活環境。

香港最早形成規模的拆船產業,是二戰後開始萌芽的。

二戰後,香港政府忙於清理海運航道,工業家‘鄭植之’敏銳地意識到,維多利亞港灣內有不少沉沒的戰艦和炮彈殼,正是鋼鐵工業很好的原料來源。他把自己四兄弟的捷和工廠擴組為有限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承辦在海上打撈拆卸戰時沉沒在港灣內的船隻。

打撈上來的沉船是個龐然大物,香港當局頗感難以處理。鄭植之獨具慧眼,以賤價收買過來,將沉船拆卸。拆卸出來的零件,可用則用,可修則修,不可修又不能用的金屬廢料,便和向漁民收購來的炮彈殼一起重新熔鑄,輾轆製成鋼筋等型材出售,變廢為寶。

時值香港戰後恢復期,百廢待興,各地鋼材需求量很大。捷和的業務迅速發展,單純鋼筋的產量便佔全香港產量的三分之二。香港政府還發給他們60港元一噸的拆船費,以酬謝他們幫助政府清理港灣。

捷和兩邊獲利,財富迅速增長。

所以說,捷和不僅是拆船廠,亦是鋼鐵公司;在後世,和‘鋼鐵大王’龐鼎元的紹榮鋼鐵,並列香港兩家大型鋼鐵企業。當然,香港亦有其它一些小型鋼鐵廠。

“好!我會安排環球航運公司的人,和你們進行聯合。由他們進行購買船隻,交給你們進行拆卸。”

鄧忠發明白,論購買廢棄船舶的專業性,當然還是環球航運的人。

“好的,我們隨時可以進行拆卸工作!”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先是小規模嘗試一下,後期會逐漸增加規模,你要做好管理!”

他的想法是,由環球航運的人在世界各大港口挑選船隻。能用的就拉回來出售給別人,或者乾脆自己投入運營;不能用的,則交給中天拆船廠進行拆除。

這樣一來一口氣賺了三筆錢:成立船務代理公司自己也兼做二手船生意;以‘拆除價’收購到可以運營的船隻,就算價格低一點租賃出去,也是大賺特賺;不能用的船,則拆除,變廢為寶。

接下來,林志超對‘中天鋼鐵’總經理程遠雄,說道:“鋼鐵廠如果缺工程師,就去日本招聘,一定要保證技術水平和質量。”

不能小看香港的鍊鋼,前世從五十年代末,香港的鋼鐵還輸出至日本,當然佔比較大的可能是廢鐵。

原來,在前世的1959~1961年,世界各大港口停滿了待報廢的二手船,香港人的眼光和見識,在整個世界都是頂尖的,有一家從這些港口購船回來拆卸,逐漸就形成了一個大產業,巔峰時期有兩百家拆船廠,聘請工人幾千人。歐美聽說香港的拆船業發達後,將報廢的軍艦、航母都紛紛開到香港,交給香港拆船廠進行拆卸。

結果就是,拆船在香港火起來也就罷了,但東南亞的商人也看到拆船業的賺錢,於是紛紛加入;這樣一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妻戀妓

使勁兒

鳳築鸞回

雪踏飛鴻

與名柯世界融合後我成了倒黴路人

沐沐青皆

盛寵第一邪妃

冰河紅葉

一覺醒來竹馬變成首富了

挫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