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章 【銅鑼灣霸主】,港島家族的誕生,任豬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月。
長江實業的辦公室,林志超正在工作,最近長江實業再接再厲,又購買了兩幅地皮,分別是:
第一幅:位於銅鑼灣伯和街、百德新街、劍得佐治街的‘金三角’,這幅地皮舊樓屬於旺地;它是被三條街圍成一個三角形,像是這樣的地皮,它的地積比一定很高(地積比:‘地皮面積’乘以‘地積比’則是樓面面積),倘若修建一幢三角大廈(尖端修平,以免得罪人),那麼就是三面都是臨街商鋪。與此同時,這幅地皮和前面已經購買的‘百德新街西半街’平行,僅隔著劍得佐治街,屆時可以整體開發。這幅地皮面積為4萬平方尺,價格則為158萬港幣。
第二幅:位於渣甸街的‘渣甸貨倉’,與渣甸坊(後世的金華中心)相對,亦有臨街兩條——軒尼詩道、渣甸街。這幅地皮面積為28萬平方尺,價格為108萬港幣。
因為都有物業在,所以業主不會按照地皮的價格出售,總體來說其實也不貴,兩幅地皮都帶商業性質,才40港幣每平方尺不到。
購得這兩幅舊址後,林志超決定繼續在銅鑼灣購買地皮,重點開發銅鑼灣區域。像是他手中的三幅銅鑼灣地皮,開發模式都採用底層是‘商業地產’,中高層是‘住宅地產’的混合模式。
銅鑼灣還不屬於繁華商業區,全建商業地產就是找死,寫字樓幾乎租不出去多少;在地產中,就有一種用住宅來培育商業的做法,這正適合銅鑼灣的開發模式。
與此同時,銅鑼灣在五十年代也不屬於購物區,林志超若想開發銅鑼灣的樓宇,就必須培育銅鑼灣的購物趨勢,而不是說長江實業修建大廈後,將底層的商鋪租出去,這麼簡簡單單的事情。
他需要招商引資,吸引一個有號召力的百貨公司,然後這家百貨公司便可以帶動周圍的商業。六七十年代,當然是日資百貨最有號召力,因為日貨競爭力太強了。
“老闆,銅鑼灣希雲街的物業都是屬於教會的,他們不直接和我們談生意,說是不太好。”胡兆煦走進林志超的辦公室,彙報道。
林志超頓時思考起來,隨後他說道:“不直接和我們談生意,那就是可以間接談生意了,這個教會好像隸屬基督教,你就去聯絡他的華人教徒,最好是有名望的。如果能為我們介紹,中介費可以給3個點。”
這些物業足足12萬多平方尺,價值在350萬以上,可以修建七幢樓左右,若是拿下,又是一個大專案。
林志超就是要集中開發銅鑼灣,帶動人氣的上漲,他的商業地產才能租金上漲。當然,其它地區的地皮和舊樓,也會繼續收購,只是可能會用於‘儲備地皮’。
“好,我馬上去打聽情況,再向你彙報!”
“嗯,如果有合適的物件,我可以出面聊聊。”
不是說市面上的地皮少,而是林志超覺得開發這樣的大專案更來勁。若是拿下這個教會的舊址,今年差不多已經花了1200多萬購買地皮了。再加上以前購買的地皮,已經投資2000多萬港幣。
這個魄力,已經是香江獨一份了!
待胡兆煦離開後,林志超又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美麗華酒店一定要搞到手。他不是看中美麗華酒店,而是看中美麗華酒店的地皮,足足有86萬平方尺。
若是將美麗華酒店拿下,推到重建為‘香格里拉酒店’,到時候和半島酒店競爭。
此時的美麗華酒店還不叫美麗華酒店,而是幾個西班牙神父創辦的一家旅館,原本是接待被驅逐的內地神職人員,隨著這些神職人員先後到各國教區任職,神父便將旅店逐步對外開放,收益作為教會的經費。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做法有違傳教精神,所以遲早要被新上任的主教責令出售。
急是不急,但要記在心上,晚點打聽一下具體情況。
週末,唐仲源、宋巧玲夫婦攜兩個兒子唐顯千、唐友千來到林氏府邸做客,兩家人關係一直非常的好,林志超也一直感激唐仲源夫婦的成全。
席間,大家推杯換盞,相談甚悅。
“岳父,最近工廠發展得如何?”林志超關切的問道。
唐仲源隨即說道:“靠著先進的裝置,在香港紡織界還是能名列前茅,盈利雖然沒有上漲,卻也穩住。我現在就是在積蓄實力,一旦禁運沒有,便繼續購買新裝置,開闢海外的市場。”
紡織行業就是如此,裝置更新快,甚至某種型號的布匹也是‘風靡一時’,但很快又會被取代。這樣的話,其實一些中小型工廠更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