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1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港島家族的誕生,任豬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是一年的春天(1963)。

長江實業迎來兩件喜事,第一件喜事是‘美的大廈’開業,這幢大廈每年可以為長江實業獲得500多萬港幣的純租金收益;第二件喜事是‘國際大廈’開工,預計1966年竣工,這幢大廈和美的大廈的樓層一樣,建築樓面面積差不多(32萬平方尺)。

香港地產越加旺盛,年初政府進行了公示,港府在去年官地拍賣的收益是256億港幣,創造出歷史記錄。而今年,港府繼續熱衷拍賣官地,獲得政府高收入。

辦公室裡,林志超靠在沙發上,心裡在盤算著——政府熱衷拍賣官地,但長江實業今年僅拿下一幅半山豪宅地皮,便停止了採購;每場拍賣會雖然也會派人去,但更多的是掩人耳目的。

按照林志超的規劃,發展地產至1965年,長江實業手中預計有120多萬平方尺。在1965年~1967年的這三年時間,最多開發一處半山豪宅地皮,用作出租用途;其它地皮,都不做開發。

長江實業目前擁有三幢高階住宅大廈,都是在用作出租,而且都位於銅鑼灣;分別是銅鑼灣的華登大廈(大丸百貨)、新天地大廈、銅鑼灣半山大廈。

這些高階大廈若是出售,一個單元就需要10~20萬港幣,銅鑼灣半山大廈最貴,每一個單元差不多都是20萬港幣。

長江實業擁有大量的收租物業,小到一幢臨街住宅大廈的一層鋪面,大到高階寫字樓、購物中心;龐雜的收租物業,也讓長江實業擁有一個部門——商業地產部。

彷彿是一種執念,林志超對地產有種特殊的愛好,對收租物業更是興致很大。

“老闆,參加新鴻基開業的時間要到了!”助理敲門提醒道。

“好,我知道了!”林志超隨即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當初的永業八人,如今其中三人看不慣另外五人總是搞自己的生意,將公司事務丟給三人,而‘不勞而獲’;於是乎,這三個勤奮的人決定單幹,畢竟羽翼漸豐,不再需要人多壯膽。

和前世一樣,新鴻基依舊成立了!

林志超並沒有改變李兆基的想法,獨立自主去成立一個地產公司。

不一會,林志超帶著人步行來到德輔道71號的美的大廈十二層,新鴻基選擇租賃其中一個千尺寫字樓單元,作為辦公的地方。

“恭喜恭喜,你們三人獨立出來,看來是打算大幹一場!”林志超笑著對門口迎接的新鴻基三劍客,講道。

“林生,歡迎光臨,我們榮幸之極!”郭德勝連忙上前尊敬的說道。

當年,可是他求著讓長江拉鍊給他代理位置,這些年他將拉鍊銷往東南亞等地,也算年賺幾十萬港幣,是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

事實上,林志超能來,是因為當年和李兆基共事過,大家是明白的。

否則,一個小小的十人公司,開業豈能來這樣一尊大神。

李兆基也上前說道:“林生,歡迎歡迎!大幹一場算不上了,我們三人都是小打小鬧,哪有你的風範!”

新鴻基註冊資金500萬港幣,每人投資100萬港幣,但郭德勝佔股40,另外兩人各佔30;為什麼出資一樣的錢,佔股卻不一樣呢?

原來,新鴻基公司更像是‘統籌公司’,旗下開發的樓盤,三人可以商量每人佔股多少,出資多少,自行商量。比如這個樓盤需要投資300萬,有人願意多投,股份就佔越多。

至少目前是這樣的合作模式,也許後面會更像一家合資公司,而不是像一家‘統籌公司’。

新鴻基之所以能快速發展起來,在於三個創始人都是拼命三郎,講究貨如輪轉,把蓋房子當成開工廠;比如在前世的1965~1967年,新鴻基依舊修建了20多幢大廈,然後低價賣出去,因為地皮是一點買下的,買下就立馬開發,然後進行銷售;所以就算地產低谷,賺不到大錢,也有一些小錢可以賺。

不一會又來十幾位賓客,總體來講人不多,畢竟新鴻基只能算一家中小型地產公司。

期間,李兆基詢問林志超道:“林生,聽說你們在投資紅磡海底隧道,這個工程什麼開工?”

不少人都在打聽,因為這個隧道對香港經濟影響很大,特別一旦開通,銅鑼灣和灣仔的地皮將大幅上漲。

見大家都很關心,林志超笑著說道:“明年應該要開工,估計四年時間竣工!”

胡兆熾好奇的問道:“總投資不菲吧?”

他是順德的老前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妻戀妓

使勁兒

鳳築鸞回

雪踏飛鴻

與名柯世界融合後我成了倒黴路人

沐沐青皆

盛寵第一邪妃

冰河紅葉

一覺醒來竹馬變成首富了

挫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