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2部分,伐明,宮本寶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花費更大的力氣去拉攏不得志的讀書人。”
劉宣心中暗暗想了想,接著說道:“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不能更改,既然人家不願意來。咱們也不能強求。這次前來參加科舉的讀書人到底有多少。”
趙瑨揉了揉眼睛答道:“這一次所幸咱們擴大了科舉的人數,按照將軍的規定,只要能寫出五百個文字,就能參加科舉。所以這一次來的人較多。大約超過了四百人。”
明末時期,百姓的識字率不可能超過百分之十。劉宣治下雖然有四百萬百姓,但是識字的可能還不足十萬人。這十萬人中。秀才可能不足三千人,舉人也就三四百。至於進士。除了投降祈求活命的幾人外,剩下的估計也早被劉宣斬首示眾。
這樣多的讀書人。居然只有四百人前來參加科舉,還不足識字的人口的百分之一。以至於幾百舉人,幾千秀才,居然只有一人前來投奔。由此可見,劉宣在讀書人心目中到底是如何地位了。
聽見有四百人願意為自己當官,劉宣臉上終於流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笑意。他指了指趙瑨說道:“這些人既然全部願意參加科舉,咱們這一次就讓他們全部高中。”
趙瑨聽了劉宣此話,頓時大驚失色的勸說道:“將軍不可如此。這樣一搞,只怕更讓讀書人取笑,徹底壞了名聲。”
“咱們聲譽本來就不高,將軍這樣輕慢科舉,只怕更讓士子痛恨嘲諷。”
劉宣聽了趙瑨此話,一點兒也不以為意的說道:“良璧不必如此著急,事情也更壞不到那裡去。”
“熟讀八股文章的舉人秀才,論起治理地方,也未必好過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那些中了進士計程車子老爺,治理地方也是靠當地的胥吏豪強,連為他們出主意的,也是不得志的師爺西席。”
“咱們現在雖然打下了五十多個縣城,但是幾乎沒有多少文官治理。像李翰、趙勝、胡寬等人幾乎一個頂三個人使用,這樣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
“既然這些讀書人願意投奔咱們,咱們更不能將他們推出門外。這一次科舉,咱們要一個不落的讓他們全部高中。”
聽了劉宣這番話,趙瑨目瞪口呆的看著劉宣。眼見劉宣就要將神聖的科舉徹底敗壞,作為一箇中過秀才的讀書人,趙瑨心中頓時七上八下的翻騰。
他參加過明朝的科舉,自然知道朝廷科舉的神聖。山西一省識字的讀書人幾十萬,可是考中秀才的讀書人不超過萬人。每一次考試,都是鯉魚躍龍門,只有考中舉人,讀書人才有做官的機會。這個機會是非常不容易的,大部分舉人直到老死,也不可能擔任一縣縣令。
而劉宣即將舉辦的科舉,卻是百分之百能全部高中。看劉宣的意思,這些人幾乎都能過一過官癮。
眼見趙瑨還要在勸,劉宣說話的聲音也大了幾分。“咱們現在有五十座縣城,每一座縣城,最少也要二十名官員,多則需要七八十人。總共全部加起來,最少也需要一千五百名官員。”
“咱們手中的文官有多少?全部相加也不過三百人吧!這些人大部分還都在霍州老營等九座縣城。”
“這一次只有四百人投效,即便全部讓他們當官,我也覺得人數有些少。像平陽府南部的大約三十座縣城,縣政還全部掌握在胥吏鄉紳手中。如果不是駐紮著楊四寶、張虎成兩個旅的駐軍,這些城池馬上就會從新叛亂。”
“這一次科舉選中的文官,大部分都會下放到基層。我要讓他們慢慢掌握基層政權,逐漸的邊緣化地方鄉紳。”
“良璧,這些人現在在那裡,你立刻去安排一下,我要馬上見一見他們。”(未完待續。。)
第九十六章科舉二
自科舉制度確立以來,古代帝王即視其為國之重典,極為重視。每個新王朝肇建伊始,即開科取士,選拔官吏。
毫無疑問,科舉制度與官僚政治緊密相連,乃是古代王朝的根本,皇權統治的基礎。
從明代開始,科舉制度日趨完備,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對於這一點,劉宣心中也是非常清楚。
明代的科舉,作為一個洗腦的智力遊戲,儘管能選拔出記憶力、詭辯術等超長的高智商人才。但是論起選拔官員這個最根本的職能,其實並不是很成功的。
一個進士,儘管智力過人,但是他最早讀書的二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背書之上了。
而一旦高中進士,就主政一方,這對大部分進士都是非常為難的。他們既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這個能力手腕,所以縣政基本上就落在地方胥吏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