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3章 如此鄰里,重生瀟灑,時光飛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因為貧窮,大山裡面的年輕女子一個個千方百計往外嫁,而裡面的男子卻一個比一個難以娶到老婆。男子能夠在適齡的時候娶到本地適齡的女子,絕對是一件值得他以及他的家族自豪的一件事情,甚至是村裡的榮譽,能被周圍鄰居津津樂道誇獎好幾年。
至於外地女子嫁進去,根本不可能,等於去月球找大熊貓一樣。
本地適齡男子難以娶到本地適齡女子,自然也就意味著當地婚事難定、娃娃親多、悔婚的多、彩禮負擔重等等在外面難以理解的情況。
同住湯家莊的湯家和鄧家的矛盾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湯家莊裡湯是大姓,農戶一半以上都是姓湯的。湯石坪就是莊子裡一戶普通農家的主人,他家住在莊子中心位置,有兒子四個:大兒子二十七歲,已經成家分開居住。二兒子二十五歲、三兒子二十三歲、三兒子二十一歲、四兒子十九歲。他們一個個長得馬高馬大孔武有力,但一個個都是一餐吃半斤米都不帶喘氣、不願意抬頭的主。
鄧鯉魚也住在湯家莊。鄧家的鄧姓在這個村子裡很少,他家相對來說是外來戶,住在村子旁邊的半山腰。他夫妻兩人加上一對兒女以及一個老孃一共五口人,侍候著兩山間的一口魚塘和一畝多水田過日子。
鄧鯉魚和湯石坪兩家以前並沒有多少交集,最多也就是兩人走路碰巧面對面的時候,兩人打一聲招呼,喊一聲老湯或老鄧,最多就是相互敬一支菸,然後就各忙各的了。
可是,當兩家的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的交集就來了。原因嘛很簡單:鄧家的女兒長大了要找婆家,而湯家的兒子長大了要娶媳婦。
這還不是主意原因,主意原因是:
鄧鯉魚前幾年在清理魚塘底部淤泥時扭傷了腰,再也不能幹重活,這在農村相當於一個廢人。而他老婆本就體弱多病,最多在家裡洗洗刷刷煮飯餵豬。他的兒子和女兒則在學校唸書。他的老孃七十多歲一直得肺病,吃飯都需要別人喂……,總之一句話,鄧家迫切需要一個壯勞力幫忙生活才能維持下去。
湯家則是三個兒子打光棍,急需女人嫁進來。
於是,鄧鯉魚和湯石坪一拍即合:鄧家把自己十七歲的女兒嫁給湯家最小的兒子做老婆,湯家則安排這個娶鄧家女兒的兒子在農忙時期或撈魚的關鍵時期到鄧家做事。
因為鄧家負擔重,家裡農活多,僅僅靠湯家一個兒子臨時幫忙還應付不了,就讓他自己的兒子輟學在家裡做農活。
本來這麼安排還算不錯,鄧家至少不再著急自家的魚塘和稻田沒有人理,而湯家也完成了百分之五十的娶兒媳重任(大兒子早就成家)。
可是,鄧家的兒子卻不願意輟學回家做事,因為他在學校的成績不錯。況且他身體瘦小、力氣單薄,應付農活非常吃力,加上唸了書的他眼界寬了,知道自己窩在農村的話不但沒有任何前途,而且很可能連老婆都找不到一個,只能打單棍。
於是,聰明的他請求自己的班主任老師一次又一次上門做他父親鄧鯉魚的工作。
班主任老師也確實捨不得手下聰明的學生就此輟學種田,立即跑到鄧家說鄧遠方是他所教的孩子中最聰明最用功的孩子,如果讓他參加高考,他一定能考上大學,將來一定能光宗耀祖,一定比在農村有出息得多。
可如果讓他在家裡幹農活,也就是勉強填飽自己家人的肚子而已,就憑鄧家的情況,憑孩子的身胚,將來鐵定沒有女子願意嫁到他家來,到時候非得打一輩子的光棍不可。鄧家可就絕後了。
鄧鯉魚看著個子矮小、體格單瘦的兒子,心裡矛盾極了。思考了很多天、最後在妻子的勸說下,他強撐病軀到了湯家,願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湯家的二兒子為條件,請湯家的二兒子住到他家,一年從頭到尾他家做農活,但不用入贅,只要自己的兒子鄧遠方高中畢業(如果考不上大學)或者大學畢業有了工作,自己的女兒就跟著湯家第二個兒子回到湯家,鄧家的農活就不用湯家的兒子幫忙了。
湯家猶豫了一會就答應了。
對湯家而言,鄧家的女兒嫁給自己的老二當然是好事。農村的習慣都是大的成婚了再給小的辦,如果按以前將老四娶鄧家女,等於把老二老三給晾起來了,將來更難娶到老婆。如果鄧家女兒不顧自己小八歲而出嫁,那老三、老四將來娶老婆的阻力就小得多。
況且鄧家說了只要他兒子高中畢業、最多大學畢業,自己的兒子就擺脫了鄧家的農活,住到鄧家從年頭做到年尾也就是苦幾年而已,沒什麼關係,反正自家兒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