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朝堂風雲
曉雨晨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4章 朝堂風雲,明末:只允許一萬人穿越,曉雨晨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月份的遼東,氣溫逐漸回升,但仍然有些許寒意。 大地開始解凍,小草從土裡鑽出來,呈現星星點點的綠色。 錦州,遼東前鋒總兵大營。 “孫督師,城外堡壘的軍卒及百姓都已經撤回到城內,下一步咱們該怎麼辦?” 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朝著面前儒生裝扮的老人彙報道。 那名老人聽到祖大壽的彙報後,略顯瘦弱的身軀從容轉過,露出刻滿歲月痕跡的臉龐,面板皺紋深邃,如同古老書籍上的文字。 他往前踱了一步,步態沉穩,走向一旁掛著的地圖,目光深邃而明亮,仔細看向地圖,隨後緩緩說道, “元素的佈置還是太過激進,大明經不起這麼折騰啊!” 敢直接稱呼袁崇煥字的人,當朝沒有幾個,而此老人正是其中之一,當今皇上的老師,現任薊遼總督孫承宗。 春節剛過完,孫承宗就受崇禎帝所託,來到遼東與水師進行談判。 經歷了半個月的交涉,談判算是告一段落。 在談判中,他保證朝廷會如實落實,袁崇煥當時許諾給水師的高福利,但至於對方所說的嚴懲袁崇煥,他做不了主,只能向皇上上奏摺,表達他們的意思,最後怎麼處理要看皇上的意思。 同時一併傳到京城的,還有遼東亂象。 孫承宗在奏疏中如實描述了,在無人坐鎮的狀況下,遼東各地軍隊的亂象,而後金軍又在錦州城外蠢蠢欲動,長此以往下去,遼東必失。 他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擔憂,請求朝廷要麼趕緊找回袁崇煥來坐鎮,要麼趕緊安排其他人來接手。 朝堂之上,先就袁崇煥的處置問題,吵了不少時日。 以次輔溫體仁為首的大臣認為,毛文龍擁兵自重、不聽節制、虛報軍功,論罪該殺,雖袁崇煥持有皇上賜予的尚方寶劍,但也由不得對方擅自殺害,還得由三司會審,君王決斷,僭越之嫌十分明顯。 所以他們請求撤掉袁崇煥國公之位,以律嚴懲。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簡單,溫體仁本就是靠著搞垮了支援袁崇煥的內閣大學士錢龍錫,才得以進入內閣,他們不希望被封為國公的袁崇煥得勢回來找麻煩。 以首輔周延儒為首的大臣,雖與袁崇煥沒有根本上的矛盾,但他們仍不希望保留袁崇煥的國公之位,但在處置方式上,與溫體仁有些分歧。 他們覺得,一個如日中天的國公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肯定小不了,這會極大弱化他們手中的權利,所以國公之位無論如何都不能給對方保留。 但同時他們又覺得,次輔溫體仁在朝堂的勢力發展的有些快,必須有人出來限制一下,而與對方有矛盾的袁崇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對於如何處置袁崇煥,他們認為,毛文龍那廝本身就有罪,袁崇煥殺掉他,只不過是程式有些問題,沒有什麼原則上的錯誤。 只需要撤掉對方的國公之位,對他們手中的權利沒有威脅就可以了。 兩方人馬,在朝堂上極限拉扯,爭吵不休,弄的崇禎帝煩不勝煩。 前段時間,袁崇煥沒有死的訊息,從遼東傳到京城時,孫承宗就曾給崇禎帝提過醒。 孫承宗認為,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封過國公,朝堂這些大臣們之所以能透過袁崇煥的國公封賞,是因他們認為袁崇煥不可能活著接到封賞。 而袁崇煥卻好好的活了下來,估計現在朝堂那些大臣們想死的心都有了。 屆時,朝堂上肯定少不了攻訐袁國公的人,只不過這樣事,崇禎帝沒有預料到來的如此之快。 崇禎帝也曾問過孫承宗如何處理此事,孫承宗卻沉默了。 袁崇煥被封為國公全靠他的提議,而他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完全是因為對方傷勢太重,即將死去,並且對方的功勞能夠配的上這樣的封賞。 但他同樣沒有料到對方會活下來,導致皇帝現在詢問他這個問題時,他的處境十分尷尬,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是。 但他最後還是委婉表達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崇禎帝在處理此事時不要寒了將士們的心,算是他對袁崇煥最基本的認可吧。 孫承宗作為袁崇煥的前任,他在天啟年間擔任薊遼總督時,深刻了解到遼東局勢的複雜與危險,於是打造了山海關--寧遠防線來應對後金軍的進攻。 他在督師遼東四年,前後修復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招練兵馬十一萬,建立十二個車營、五個水營、兩個火器營,八個前鋒後勁營,製造甲冑、軍用器械、弓矢、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開疆擴土四百里,屯田五千頃。 天啟五年,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誤信降將柳博漒之言,派魯之甲、李承先襲取耀州,使其中計身死,損失四百餘人,是為柳河之役。 朝堂之上,魏忠賢黨羽借柳河之役彈劾孫承宗,使其辭官返鄉。 這時的孫承宗,也深刻認知到了朝堂局勢對於遼東的影響,所以他在處理袁崇煥的事問題上持保守態度。 雖然對方在遼東經營方略上與自己意見相左,但他心裡明白,遼東局勢混亂,無論什麼經營方略,不管是好是壞,必須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