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6章 大縱深理論,抗日之特戰兵王,寂寞劍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讓出了講臺。
在備課時,冷鐵鋒曾經與徐銳反覆切磋過軍事理論,冷鐵鋒一貫不服人,但在軍事理論上他卻不得對徐銳甘拜下風,總之一句話,徐銳的軍事理論功底遠在他之上,他知道的徐銳幾乎全都知道,徐銳知道的他卻未必知道。
比如閃電戰理論,冷鐵鋒聽都沒聽過。
徐銳走到講臺上,接著剛才的話說道:“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是跟大兵團正面作戰理論相對立的一種理論,這兩種理論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一種主張正面決戰,以儘可能的在正面戰線上打垮敵人,一種則主張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機動作戰,以儘可能的消耗敵人,疲憊敵人,最終圍殲敵人。”
“世界大戰的結果表明,大兵團正面作戰的效果難盡如人意,無論是協約國集團,還是同盟國叢集,都無法從正面戰線打垮敵人,但是大兵團大縱深作戰是否就一定比大兵團正面作戰效果好,暫時卻還沒有得到實戰驗證,但是我堅信,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一定會在未來戰爭當中大放異彩,我非常堅信這一點。”
徐銳這話當然不是瞎說,因為一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會全面爆發,德軍、蘇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踐行了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並且都取得輝煌的戰果,德軍憑藉由大兵團大縱深理論演化而來的閃擊戰險些統一了歐洲,而蘇聯紅軍則憑藉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
然後再過十年,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將會出現一位戰爭奇才,站在德軍和蘇聯紅軍的肩膀上將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演繹到極致,在廣闊的淮海大地上,以六十萬準備低劣的解放軍卻圍殲了八十萬清一色美械裝備的****!
直到半個世紀之後,這一戰例都還是西方各國軍事學院中的經典案例,每每都會被教官們拿出來進行深入剖析。
這位戰爭奇才就是慄裕大將,慄裕對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的最大貢獻,那就是創造性的賦予了穿插叢集另外一種定義,在慄裕之前,穿插叢集只能由坦克集團或者摩托化步兵叢集來擔當,但是,慄裕卻證明了,步兵也一樣可以擔當穿插叢集!
慄裕的貢獻,降低了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的門檻,更賦予了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更加廣闊的前景。
正是憑藉慄裕的大兵團大縱深作戰實踐,在三年後的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每每以一個軍、一個師甚至一個團瘋狂向前穿插,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往往兵敗如山倒,成建制被圍殲,尤其是南朝鮮軍,經常整師整師被圍殲。
美軍雖然沒有營以上建制被圍殲的戰例,但那是因為他們有逆天的後勤保障能力。
徐銳很快收回思緒,又道:“大兵團正面作戰理論不新鮮,留著冷教官給你們慢慢講,今天我就簡單的跟你們講講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
聽說徐銳要講最前沿的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二十多個學生便立刻翻開筆記本,二十多雙灼熱的眼睛也聚焦在徐銳身上。
徐銳轉身在黑板上刷刷刷的寫下了“突擊”“穿插”這四個字。
寫完之後,徐銳又回身講解道:“突擊理論和穿插理論,是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兩個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我先講突擊,突擊,顧名思義就是突然襲擊,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以及火力,在狹窄的正面甚至某個點,向敵人發起攻擊,儘可能快的突破敵人的陣地,撕裂敵人的防禦體系,然後大膽往前穿插。”
“突擊叢集的穿插就像是刺向敵人心臟的尖刀,只要插入一定深度,就一定會傷及敵人的心臟,敵人就一定會死亡,一定會崩潰,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敵人崩潰之後,並不意味著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如果不能及時包圍敵人,殲滅敵人,等敵人收攏潰兵,很快就能展開反擊,如果敵方的指揮官足夠冷靜,足夠高明,很容易就能反過來擊潰甚至圍殲我方的追擊部隊,一場勝仗就極可能成為敗仗。”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理論,穿插理論!”
“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為什麼要有穿插?”
“因為沒有穿插,就沒有包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