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第一筆收入,為頭越,落梅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樣的體會。
考試讓人緊張是肯定的,自然也會給人壓力,自然會覺得辛苦
。但與此同時,很多同學竟然對考試還隱隱有一種期待和渴望這從他們拿著筆,兩眼放光的看著王玉敏手中將要發下來的考卷就可以看出來。
天天向上,好好學習了這麼長時間,也想來此檢測一下自己的成果,考出了好成績,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也堅定自己對大好前程的嚮往,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更加努力的學習。更直接的就是,可以得到老師們的誇獎,同學們的羨慕可能還有嫉妒,甚至還會有女同學暗送秋波。
當然了,考出了好成績,日復一日辛苦勞作的父母,臉上也會綻放開笑容,父親也有理由在晚上喝上幾盅散酒,再回校的書包裡,內容會更充實,可能會多上一小罐花生米,幾條小魚乾。
所以馮一平自己總結,其實還真有些賤。考吧,煩,累。可沒有考試吧,還真不習慣,不踏實。就像他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加班呢,覺得累,想休息,可真休息的時候,哪怕沒事,不自覺的總要要去公司轉一下,也是賤。
這樣引申開來,其實很多同學期盼每月考試,和後來工作時每月期待發工資一樣,儘管存摺上每月增加的或多或少的數字,心理其實大概是有底的,也少有讓自己滿意的,但總免不了對此抱有期待。
所以說,離開學校,就徹底離開考試了嗎錯,考試其實無處不在,只不過考試過程和公佈成績的方式多種多樣,各有不同而已。所以說,人啊,人啊。
馮一平一邊思維發散,一邊行雲流水般的答題,語文考試總共一個半小時,他半個小時就回答完了全面的題目,最後,他才看一直刻意不去的看作文題目,我去,真的還是我的理想要求不少於八百字。
那我的理想究竟是什麼呢後來的馮一平完全不記得,也很少會有那個閒情逸致,去想這麼高大上到虛無,和日常生活完全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問題。
現在的馮一平用力在腦海裡回憶了一下以前的理想,呵,發現還真不少。
最開始的理想,印象還很鮮明。是在小學看到語文書上的彩色插圖的時候萌生的。那副插圖是這樣的,下面是青青的草地,上面是藍藍的天空,天地之間,有幾隻顏色鮮豔的降落傘正在降落,他當時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心想,長大了,我一定當傘兵,要跳傘。
後來,看到經銷社的工作人員,他又想,將來我要當個售貨員。
後來,又想當科學家。
然後,第一次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聽了老師的介紹後,他又想當作家,又想當醫生。
至於最後一次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在中專,他明確的想說自己想當工程師。這也是無知者無畏了,當時的他,其實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工程師,不知道一箇中專生和工程師之間有多寬的鴻溝,準確的說,應該把他最後的一個理想修正為技術員。
當然,這其實也無所謂,因為關於曾經的理想這個問題,在後來,哪怕是在午夜夢迴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再想起過。
有一點很明確,從小到大,還有理想的時候,他沒有一次的理想是做經商做生意,做一個小老闆,但他最後偏偏就是做一個小老闆。
不要說他這一代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有極少數人,才一直理想明確,並始終為之不懈努力,最後,他們中有的人成功了,也有不少人失敗。那些成功的人,收穫成功的同時,也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對於芸芸大眾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隨波逐流的佔大多數
。你是誰,你從哪來,你想做什麼,你的理想是什麼,ateve,這通通不重要,通通決定不了你最後會做什麼。作為普羅大眾中的一員,我們其實真的沒有多少可以選擇的機會,能有被選擇的機會就不錯了。如果僥倖抓住了那麼幾絲機會,有了固定的收入,或者能做一個小老闆,那就很好。
至於理想神馬的,有關係嗎能當飯吃還是能當錢花。
當然,這是他作為一個三十多歲、自覺看清了人生真諦的準大叔級小老百姓的生悟或者說是吐槽,現在當然是不能把這些寫成作文的。
不過這不是問題,他換了一個角度寫了自己的理想,通篇積極樂觀,正能量滿溢。寫出來的,絕對是王玉敏出題時想看到的,而且還可能會超出她的期望。
兩天的時間,九門功課全部考完,對自己的成績,馮一平還是滿意的。原來的時候,主要是化學和三年級的幾何成績不好。化學成績也不能說是不好,他靠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