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太愉快的節前,為頭越,落梅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前面擁堵的車流,肖志傑幾次想鳴笛,“真沒想到,在堵車這方面,我們五里坳,竟然能這麼快趕超北上廣,”
這是五里坳原來唯一的那條街,也就是主街,現在也是五里坳的主幹道,因為後座某人的預見性,在一開始的大規模規劃時期,這裡便被建成了雙向四車道的大路,當時便引發很多人的驚呼,因為就連縣城都沒有這麼規格的路。
如果再加上旁邊的綠化帶,非機動車道、步道等,這條路預留的寬度,就更讓縣城相形見拙。
但這條路現在不要說讓縣裡,就是讓市裡都相形見拙,因為它已經被拓寬為雙向八車道。
但即便如此,此時從這裡往前看去,無論他們這出去的方向,還是進來的方向,都是車挨著車,鎮裡的廣場,早就遙遙在望,但到現在,依然是遙遙在望。
肖志傑一時都有還在深圳,又正是交通高峰期時的感覺。
不僅是路上的車流一樣,路兩旁的高樓,被高樓分割的天空,路旁拿著手機,行色匆匆的行人,看起來都和深圳別無二致。
只有不時響起的煙花爆竹聲,路旁那些商鋪擺在外面的宣傳架子上力推的那些過年時的特產,如餈粑、甜米酒等,還能讓他找回一些小時候過年的味道。
“買菸花爆竹的都這麼高大上了,”他又忍不住叨叨道。
從一個山旮旯裡的小鎮,發展到現在這樣的大都市,五里坳的改變,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但留下來的習慣,或者說老傳統,同樣也有很多,過春節放鞭炮、煙花,就是其中之一。
盛正當時都考慮過和大城市接軌,在五里坳的範圍內實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最後也不了了之,這項工作,連馮家衝都不太支援。
但還是在其它方面做了一些規範。
比如出於安全考慮,平常在鎮裡很難見到煙花爆竹的蹤影,為了因應大家的要求,臘月20之後,才在鎮裡各處空曠的地方,搭起了超過100個喜慶的帳篷,來專營煙花爆竹。
這些統一制式的帳篷,看起來還真挺高大上的。
前面不遠處就有一個,此時顧客盈門,好不熱鬧。
“這生意,看著我都眼紅,”肖志傑嘟囔道。
大家都有錢了嗎,不是他們小時候,很多小孩子想玩鞭炮,都得去燃放過的鞭炮紙屑裡去找漏網之魚的時候,也不是玩那種摔炮的初級階段,那些小傢伙手裡拿著的,也都是各種煙花。
因為總人口的增加,以及各家購買量的增加,根據歐文他們測量的結果,回來的這兩天,五里坳在另一個方面,也就是霧霾上,也同樣趕上了潮流。
按資料分析,這些天,已經是介於輕度和中度霧霾之間。
不過,他們印象中,家裡的冬天,因為有太陽的日子少,所以總是灰濛濛的,導致他們感官上對這事並不敏感。
相反,聞到空氣中的那些煙火的氣息,他們還覺得非常的親切。
“要不,乾脆找地方停車,我們走過去?”肖志傑說道。
又過了老半天,見後座的兩位還是沒人吱聲,他忍不住說道,“我說,你們倆是真把我當司機了是吧,”
“是你自己要搶著開車,”後座的人終於說話,這是王昌寧。
他此前一直在看著外面。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會讓人想起以前的時候。
但他此前對鎮裡的印象並不多,此時想在這完全現代化的都市裡,去尋找或者拼湊以前的五里坳,更是難上加難。
以至於他現在是悵然若失中帶著些高興欣喜,以及不踏實。
這感覺,就像是在國外呆了好幾年,混得也還不錯的人,時隔幾年之後,再回到國內,一方面高興於國內的發展,一方面又會有些隱隱擔心,再這樣子下去,搞不好自己下一次再回來,就有些跟不上家鄉的發展了啊。
要知道,他可是每年至少會回五里坳一次。
馮一平則依然看著手機,頭也不抬的說,“我不想下車走,”
這一點,肖志傑也表示同意,“那是,你要是下車,那我們只會走得更慢,”
同樣是一段時間沒有公開在五里坳露面的馮一平,要是這會下車,那一定會造成最嚴重的擁堵。
終於,他們慢慢的靠近了廣場。
此時這個佔地面積巨大的廣場,人流量堪比此時羊城等城市火車站的站前廣場。
只不過,那裡是因為罕見的冰雨,所導致的返鄉過節的人的滯留,而這裡熙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