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二章 註定是徒勞的期待,為頭越,落梅河,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恥辱的價格被出售,才是最關鍵的事。
在高盛的勞爾德都有些慌了的情況下,蘇世民此時也淡定不起來。
他們不淡定的原因,其實看一個指標就看得出來。
雖然在貝爾斯登之後,在二季度,金融市場確實出現了一些好轉的跡象,但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最重要的指標,失業率,開始了明顯的上升。
對於這些經風沐雨的華爾街老人來說,這隻意味著一件事,金融危機的延遲效應,終於在實體經濟中發酵,實體經濟正在開始衰退。
而這就意味著,一場更嚴重的危機正在醞釀之中。
美國經濟,說起來也簡單,它主要由消費驅動,消費佔據了美國GDP的70%。
而和房地產相關的投資,雖然只佔GDP的5%左右,看起來相當不起眼,但卻能對經濟帶來重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因為房地產對材料、裝修、耐用消費品等,有著相當的影響,可以說起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而失業率和房價,又是決定消費和地產投資的關鍵性因素。
簡單說,失業率、消費、房價和地產投資,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在次貸危機前,成本低廉的按揭促使房價上漲,進而帶動地產投資,降低了失業率,促進了消費,繁榮的經濟又進一步增加了房地產需求……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次貸顯現之後,房價下跌,導致按揭違約增加,使按揭申請變得困難,令房價進一步下跌,在金融市場與地產市場間形成一個小惡性迴圈。
而現在,危機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失業率、消費、房價和地產投資之間相互扯後腿的大惡性迴圈,已經開始。
所以馮一平的論斷,無疑是對的,最難的時候,確實還在後面。
蘇世民對此並不是沒有預計,實際上,他在去年讓自己的公司上市,正是出於對這方面的擔憂。
不然,他憑什麼把自己的公司的股份拿出一部分來,也就是,帶著一些人一起賺錢?
但他沒有預計到的是,情況竟然會糟糕到這樣的地步。
在去年,他的黑石,可不止收購了重資產的希爾頓,他們還進行了另一起金額更大的收購。
而非常不幸的是,那一起收購,也和房地產有關。
他們在去年2月——也就是房地產泡沫的高峰時期,以創紀錄的39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的不動產公司EOP,正式進軍商業地產。
雖然他非常警覺的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迅速處置了EOP旗下的一些資產,回收了超過7成的投資,但剩下的那些房產中的不少,現在已經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負資產。
加上他們在房貸證券方面的損失,再加上花了兩百多億美元收購來的希爾頓那一坨……
現在蘇世明一看到賬面總資產,以及因為不斷減去各種損失,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的公司淨值,先是心疼,後是頭疼。
而6月下旬,因迪美銀行的迅速破產和被政府接管,讓他想想都心驚。
在這樣的時候,蘇世明又一次想起了馮一平。
…………
馮一平此時已經抵達矽谷,在去滿庭芳之前,他先去了一趟NEXTDOOR園區,之後,又以和佩奇他們碰頭的名義,匆匆的趕往谷歌。
因為提前透過電話的緣故,他在路旁的一處停車場就看到了梅耶爾的那輛舊寶馬。
“嗨,”他有些激動的坐進去,看到梅耶爾竟然穿了一條束腹的長裙,“我說,這個時候,你就能不能不要想著凸顯身材?”
下一刻,梅耶爾俯身過來開啟他這邊的車門,“你給我下去!”
馮一平:“我怎麼就突然處處不受待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