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兩饅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6章 一千多萬兩,紅樓群芳譜,一頓兩饅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咳咳!” “殿下多豪邁。” “箇中滋味,剛有略嘗,的確……非一般事。” “頗為銷魂蝕骨。” 小胖子的話題還真是……獨到。 滋味上? 沒的說。 理論和實踐終究是不一樣的。 若非身子之故,當多多品嚐,當品鑑一下采星、妙彤她們等人的不同。 從炸雞盤裡取過雞塊,嚐了一口。 嗯。 香酥的感覺。 “哈哈哈。” “必須銷魂蝕骨。” “可惜本王此行怕是難有此等享受了。” “待回京城,再好好暢快暢快。” “一路南下,炸雞之物,本王時而有吃,似乎……每個地方的雞味道不一樣。” “江都這裡的肥雞……更嫩了一些。” 小胖子已經將手中的雞翅骨吐出來,聞某人之言,開懷大笑,那等滋味,初入其中,自然極致。 然! 那只是入門,美人都是不同的。 看似一般無二,實則各有風情。 一路南下,一些地方官也有獻出歌姬,別說……其中有一些美人很對胃口,惜哉,自己不敢動。 第一次南下。 那些事情就忍一忍,左右幾個月,以後就好了。 “如同柑橘,生長之地不同,味道自然不同。” “先前殿下所問那些鹽商如何積累鉅富的,這個問題不難想明白。” “鹽商販鹽,自然是賺取差價。” “江都這裡……靠近鹽場,每一斤的鹽稍微便宜一下,大體十六文以上。” “稍微遠一些,鹽就貴了。” “有二十文一斤的,也有二三十文一斤的。” “若是更為偏遠,三四十文也不是沒有。” “而那些鹽商手握鹽引,從鹽場購買鹽的時候,一斤也就二三文居多。” “算下來,便是十倍之利!” “天下間,十倍之利的營生有哪些?” “屈指可數!” “鹽!” “人若是不吃鹽,便是身子無力,病患有生,天下間的人都在吃鹽,都要花錢買鹽。” “兩淮鹽務覆蓋數省,需要吃鹽的人,數千萬之巨。” “京城之地,一個五口之家,一年要吃鹽五六十斤左右,江南這裡的口味淡一些,估計也有四五十斤!” “一個人平均一年吃十斤鹽左右!” “當然,裡面還有精鹽、粗鹽之類。” “略微算一下,一個人每年吃鹽的花費在二錢銀子。” “兩淮鹽務覆蓋之地,皆江南民力匯聚之所,取五千萬之數不多,單單吃鹽,就需要花費萬萬兩銀子。” “算是這樣算,實則,鹽場那裡不一定可以生產那麼多。” “鹽商販鹽,是根據鹽引。” “這幾日跟著殿下行走鹽道衙門,也知曉一些他們所說的數字,一年發放的鹽引在二百萬張。” “每一張鹽引可以提鹽四百斤鹽!” “二百萬張,便是八萬萬斤鹽!” “鹽引買鹽,那是官鹽!” “八萬萬斤!” “如果鹽商可以將那些鹽全部賣出去,按照一斤二十文算,便可得銀子一千六百萬兩。” “一千六百萬兩銀子中,朝廷在兩淮徵收的鹽課是兩百多萬兩銀子。” “那一份是不能少的。” “此外,兩淮鹽務覆蓋之地很大,鹽商販鹽要有引窩,需要出錢購買。” “鹽引亦是需要繳稅。” “還有各個關卡的費用。” “還有打通引岸賣鹽之地的費用。” “還有今歲之鹽不一定可以賣出去的隱患。” “……” “大體上,一千六百萬兩銀子,丟擲各種各樣的成本支出,鹽商每一年可賺七八百萬兩銀子不難。” “揚州知名的鹽商,大都是運商,他們的利潤比起鹽場裡的場商更大。” “而鹽商之中,以四大總商為首的大鹽商可以佔據其中七八成的好處。” “那就是五六百萬兩銀子。” “利銀上,四大總商他們每年賺一百萬兩銀子很是輕鬆。” “如果手段苛刻一些,賺的銀子只會更多。” “百年來,日積月累,千萬家資並不難,甚至於數千萬家資都有可能。” 秦鍾吃著手中的雞塊,將鹽商賺取巨利的過程說道一二,其實並不難理解。 販鹽! 就是賺取差價。 如果買鹽的人多了,鹽的價格再高一些,利潤就更大了。 剛才所言的數字還都只是簡單算一算,其中若是某些環節出現問題,銀子的數目就更不一樣了。 “七八百萬兩銀子!” “利銀!” “如果他們將鹽引的鹽都賣掉,一年可以賺那麼多。” “還真是難為他們了。” “兩淮之地,朝廷收的鹽課才兩百多萬兩。” “鹽商們還真有錢,先前京城之內,聽小神醫你說過江南鹽商百萬兩家資不為豪富。” “如今更為開眼。” “一年兩百萬鹽引,全部賣掉,他們可以得利那麼多。”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