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兩饅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兩百萬,紅樓群芳譜,一頓兩饅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資百萬兩以下,可為小商人!” “家資千萬兩以下,可為大商人!” “家資千萬兩以上,可為頂級商人!” “這般分論新奇,莫不……我朝商人之豪富如此?” “恭王,你同忠順王一同署理內務府,也知曉許多商賈之事,說說看!” 乾清宮旁,養心殿。 值未時,養心殿內並無多人,內監宮人多有在外,能夠在內服侍的唯有親近之人。 輕握著手中一份文書,身著尋常明黃五爪袞龍服的德正帝輕笑道,而後將目光落於尚未離去的恭王身上。 內務府,負責採買天下之物,以為供養皇宮大內,如此,同大楚一十八省自然知曉頗多。 往日裡,自己沒有過多關注,僅僅是看一下具體賬目罷了,只要花費有度,便是無礙。 現在……從這份文書而觀,別有內蘊了。 “這……。” “陛下!” “數十年來,國朝大體安穩,堪為太平盛世,此般,自然百業興旺,繁華之地,出現豪富之人,卻有!” “至於是否家資超過千萬兩銀子,臣弟未可知!” “恆王殿下文書之意,將五行八作的捐輸納入賦稅正例,臣弟以為,未必不可行之。” 恭親王正準備離開皇宮回府的,誰料被叫來了養心殿,還聽了聽恆王殿下的一份文書之意。 是關於將國朝商賈之人捐輸之事納入正例的。 恆王殿下好端端的提及此事做什麼? 捐輸! 並不罕見,國朝每每遇到一些事情,便是要求一些地方的商賈捐輸,雖然不罕見,卻非常事。 也非定例。 捐多捐少,全憑心意。 果然納入正例,無異於百業都要有所動,都要有所捐輸,這就需要好好思量了。 “前明洪武歲月,沈萬三之家資有傳超過萬萬兩!” “前明內監劉瑾,抄沒之時,財貨加起來超過三萬萬兩!” “……” “如今國朝之盛超越前明,銀子……國朝肯定有的。” “可惜,國庫卻空虛許多!” “屢次從國庫借錢的官員家中真的是沒有銀子嗎?” “朕近來也有派錦衣衛暗查。” “明明家中有銀子,還從國庫一次次的借銀子,真以為不用還了?” “朕這裡都有名單,一個都跑不掉!” “一個月的期限快到了,到時還不上,朕不會給他們留情面的。” “商賈之人,雖有通財貨血脈之用,然……若非盤剝得利之法太過,焉得積聚千萬家資!” “而國朝每一年庫銀所得份例,來至於商賈百業的課銀,連一成都不到。” “衡山,恆王所提議捐輸納入正例,你等要三日內拿出一個具體章程,定下一個具體額度!” “恆王文書之上,有些話說得很好。” “若非國朝邊關將士浴血奮戰,焉得有他們在一十八省安穩行商?他們能夠賺銀子,是他們之功?” “另外,關於江南鹽商的捐輸銀子,命鹽政林如海親自掌管,朕這一次……要看到具體的賬目明細!” “擬定文書之後,待朕閱覽,用印之後,即刻下發!” 德正帝略有薄怒。 月來,許多事情都不順心,先是九邊戰事,再有國朝旱災、水災,還有京城內的雜亂事情。 國庫空虛。 銀子難有。 而有些人卻豪富千萬兩家資。 國朝對於商賈百業的關稅、課稅等銀子加起來,每歲才一兩百萬兩銀子? “陛下!” “捐輸之法,納入正例。” “雖可增加國庫銀子,然捐輸銀子來至於商賈百業,果然徵收,則有可能引起那些商賈抬高市價,以為收回捐輸損失銀子。” “期時,庶民艱難。” 內閣首席軍機大臣李衡山聞此,拱手一禮。 “衡山之意,捐輸不可納入正例?” 德正帝雙眸微眯。 “非如此!” “恆王文書的確有理,臣之意……捐輸之法可納入正例,然一歲捐輸不可太多。” “大楚一十八省,外加南直隸、北直隸!” “一共二十個區域!” “臣之意,大體一歲所得捐輸兩百萬兩銀子如何?” “均攤二十個區域,一個區域一歲十萬兩銀子!” “其中,一十八省中,有些省富裕,有些省貧瘠,也可給予酌情分別增減。” “兩百萬兩銀子,拿江蘇、浙江為例,它們兩省可以各分攤十五萬兩左右。” “十五萬兩的捐輸銀子,於那些數量繁多的商賈而言,每一家均攤不為多了。” “若然有願意多捐輸的,也可如恆王殿下文書之意,給於虛職尊之。” “如此,商賈之身不覺壓力,於市價也無影響。” “果然一歲捐輸三五百萬,甚至於更多,當是另一個場面!” “每歲兩百萬兩銀子!” “臣以為是一個適中的數字!” 李衡山搖搖頭,沒有遲疑,給予解釋著。 捐輸納入正例。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