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唯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八十三章 交鋒(4),吉諾彎刀內,萬法唯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問答,此時,紅日已經逐漸西沉,大殿裡的光線也變得昏暗朦朧起來。

內侍們小心翼翼地送上點心,彌蘭王又令人點燃了燈燭,大家一邊吃著點心,一邊繼續全天精彩的論辯。

大家此時心裡都不勝敬慕地想著:我們的大王真不愧為學貫中西的哲人王啊!那先比丘也的確不愧為是全印度佛教界公認的大德高僧!

這兩人的相逢和思想碰撞,當然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彌蘭王問:有人說,佛法修行貴在一門深入,心無旁騖,有人又說,其實還是應該一心深入。請教比丘,一門深入和一心深入是什麼關係?

那先比丘答曰:一心深入是一門深入的一種型別。一門深入是一心深入的一種表現方式。比如刀在鞘中,什麼都不能割斷,一旦出鞘,什麼都能隔斷。關鍵是讓它出鞘,而不是用什麼姿式拔它出鞘。

彌蘭王又問:再請教您,是行善的福德大,還是作惡的禍殃大?

那先比丘回答:行善的福德大。中國有句古話,叫作邪不勝正。人在行善的時候,會感覺歡喜愉悅,身心舒泰,所以容易精進,喜歡重新體驗,這樣就會不斷令善的福德增廣擴大。人在作惡的時候,內心總是會感覺空虛痛苦,狂亂驚怖,所以常常暗生悔意,悔意一生,就等於把惡業的禍殃不斷縮小了。所以,最終還是行善的福德更大。

彌蘭王說:那麼,是智者作惡受殃多呢?還是愚者作惡受殃多呢?

那先比丘說:愚者作惡受殃多。比如地上有根燒紅的烙鐵,有兩個人同時去抓這個烙鐵,您說,是事先知道它會燙手的人燙傷較嚴重呢,還是事先不知道它燙手的人傷得嚴重?彌蘭王:當然是事先知道會燙手的人,受傷較輕。請問大王,為什麼他會受傷較輕?

彌蘭王回答:因為他事先知道這一點,所以就會主動控制自己的行動,迴避傷害。

那先比丘點頭道:對啊。智者也是這樣,縱然作惡,因為心裡清楚地知道作惡的後果,所以,會有所自我抑制。修道之人,就是非常清楚地預先知道各種心念行為後果的人,所以,他們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能夠持得上戒,所以,他們會較少地經歷和製造各種傷毀。另一方面,智者作惡之後,能夠知道懺悔,所以能讓作惡的災難不斷變小,並轉化為行善的動力。愚者作惡之後,無慚無愧,不知後悔,所以,作惡的災難不會那麼快地變小。

(二)

彌蘭王問:請教比丘,神、智、自然,三者有何區別?

那先比丘說:神——本覺感知內外境的能力。智——本覺認知本覺的能力。自然——明空不二,能觀所觀雙泯。

彌蘭王又問:聽說阿羅漢能以此身飛行上大梵天?我卻不信。他們又沒有翅膀,怎麼飛得起來?

那先比丘說:大王小時候有沒有跳過宮中的矮牆?

彌蘭王說:我小時候玩耍的時候常常一躍而過,甚有樂趣。

那先比丘問:大王還記得怎樣跳過去的嗎?

彌蘭王說:我看著牆頭,心想,這一點也不算高嘛,一步就躍過去了。心裡想著,這樣一躍,就真的過去了。

那先比丘:阿羅漢上大梵天的方法和大王過矮牆的方法一樣。凡人之所以不能上大梵天,障礙不在距離上,障礙就在那個“遙遠”、“不可到達”的念頭上。凡人因為執著這個念頭,所以不能輕鬆地上大梵天。阿羅漢對此念頭沒有貪著,所以,上大梵天沒有障礙。

(三)

經過一天一夜的辯論問答,那先比丘圓滿回答了彌蘭王提出的一切問題,令彌蘭王心服口服。

彌蘭王心裡非常高興,喟然嘆曰:“如果天下的老師都像那先比丘你,天下的學生都像本王我,無論師生,都得道速矣!”

那先默然頷首,表示認同。

彌蘭王堅持要厚賜那先比丘。

那先比丘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彌蘭王就說:“那先,我也知道你不貪財,我也知道錢財不能酬報你的開導,但你還是應該為我們這次談話而接受本王的厚賜。如果你不接受厚賜,外面的人就會議論說:彌蘭王真是一個吝嗇無道的人,那先比丘開導他這麼多真知灼見,他卻毫無回報。這種議論會影響我作為國王的權威,也會影響國內尊敬聖賢的風氣。而另一方面,也會有人議論你,說那先比丘沒有得到厚賜,一定是被彌蘭王問倒了,或者沒有本事說服彌蘭王,這會影響人們對你弘傳之法的信心,也會影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皇商嫡女:醫動天下

乙夢

異界之技能召喚大師

邊境沙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