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理想主義者,墨家
浮夢三賤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章 理想主義者,墨家,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浮夢三賤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從三家分晉,齊誅田氏之後,天下間就愈發紛亂,戰火四起。淮國為了鞏固金陵之地,一直都在休養生息,對金陵方圓數百里進行開發。 在淮文襄公執政的中後期,同時遷都金陵之後,鐵器發展速度加快,如今淮國已經開始從青銅器換裝成鐵器了。 實際上最先更換的並非是武器,而是青銅犁。青銅犁沉重,而且質地軟,耕作費力,相比起來鐵犁不僅輕便,質地也更加堅硬,方便耕作。鐵犁的出現讓耕種便捷,同時也讓耕犁的價格進一步降低。 以前青銅犁只有那些豪門大戶才買得起,普通農戶只能是租借,或者使用木犁、骨犁,甚至是石犁。而王騏和范蠡推行青苗貸,這鐵犁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等到了鐵犁出現之後,鐵犁的價格相比青銅犁是大幅度降低。不少百姓都願意咬咬牙,借青苗貸購買一架鐵犁。 淮國的強盛讓百姓得以安居,但是中原大地卻是戰火紛飛。原本的中原小國在這幾十年中快速被大國吞併。中原之地只剩下陳、蔡、衛、鄭、宋、魯等小國。 甚至就連這幾個殘留下來的國家也是岌岌可危,說不定哪天就亡國了。這其中過得最好應該就是蔡國了。楚國的衰落,蔡國得到了不少好處,現在的蔡國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強大,當然按照實力來算,他依舊是一個三流國家。 宋國自從晉楚相爭,晉齊相爭之後,一直處於四戰之地,疆域不住縮小,如今也已經成了一個三流小國。後來學聰明瞭,向淮國稱臣納貢,總算是稍稍安定下來。 只是沒有了外敵相爭,宋國內部又混亂起來,公室爭權奪利。只要宋國不去作死,淮國一般是不插手屬國內政的。 列國紛爭,戰亂不休,這讓基層百姓活的愈發艱難。因此經常就有列國百姓逃亡淮國。對於這些逃亡者,除了作奸犯科的奸邪之徒外,淮國會借給他們一些糧食,讓他們去墾荒。 而這些地層百姓的到來,也讓淮國知道了一個只在底層百姓之中發展的學派——墨家。 王璞在聽聞了墨家的主張之後,當即說道:“墨家此道,比之儒家更難也,創此學派者,當世聖賢也。” 於是王璞派出公室子弟前去尋找墨家學派的首領墨子,只不過墨家組織嚴密,很多底層的墨者並不知道墨子在何處。 而在長期和墨者接觸的同時,淮國公室之中一些子弟也被墨者的理念所吸引,最終在請示了王璞之後,選擇加入墨者。 一國公室子弟加入墨者,這對墨家學派來說是極大的振奮,讓他們更加相信墨家的理念。 商丘,宋國的都城。 城北有一處破落的院子,雖然只是茅草泥土,但是這院子卻整理的極為乾淨,院中的空地上,一群身穿褐色短衣,草鞋的年輕人正在練習搏殺之術。 而在院子中其他角落,不少人正在地上寫寫畫畫塗塗改改,似乎是在計算著什麼。 屋子旁邊的大樹下,五六個人正在激烈的辯論。整個院子在別人看來都是一群奇奇怪怪的人。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身穿麻衣,腳踩草鞋,腰配長劍的中年人匆匆走進院子,向那間茅屋走去。 “鉅子,好訊息,好訊息。”中年人走進屋子,屋子之中極為簡陋,除了一些生活的必需品,就是一些工具和竹簡。 屋子中跪坐著十幾人,正在聽中間那人講述著什麼。 最中間的是一個面容堅毅的男子,目光沉穩,炯炯有神,手上長滿了老繭,雖然跪坐在那裡,卻宛若山嶽。 他就是墨翟,墨家鉅子。 “禽滑離,有什麼好訊息了?” “鉅子,淮國公室的一位公子加入我們墨家了,並且淮公想要邀請鉅子前往淮國學宮講學。” “啊,有淮國公子加入我們墨家,看來我墨家大興有望!” “就連淮國公室都認可我們墨家,我們一定能救助天下百姓。” “淮國公室請鉅子去講學,這就是我們的機會!現在墨者眾多,且各有才能,是時候出仕,宣講我墨家學說了。” 墨家之人多是底層貧困百姓,或者手工業者,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抱團取暖,後來經過發展壯大之後,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學說。 若說墨家最反對的學說,首推就是儒家。不僅僅是學說之爭,同樣是立場問題,儒家的立場是士大夫,是統治階層,是君王,而墨家的立場是百姓,兩者天生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墨家看來,儒家很多東西,包括所謂的禮儀完全就是多此一舉,繁雜無用。 而想要將墨家推行天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前往學宮辯論,一舉成名。若是能被那些國君接受,對於墨家來說就更好了。 墨者對於淮國也有研究,他們對淮國的很多政策都很推崇,並且也瞭解過淮國的基層百姓與手工業者生活。 雖然過的也辛苦,但是比起中原諸國要強太多了。 墨家也是天下學派之中,組織最嚴密的,紀律之嚴苛,幾乎可以比擬軍隊,同時善於製作各種器具,同時對物理、天文、數學都極為精通,加入墨者行列之人,幾乎都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