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晨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3章 書記親自當導遊,美女即興寫讚歌,情途官路,皓月晨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黨川鄉主村黨川村,縣委書記李成功、縣長趙書佳等領導已經站在車門口迎接深圳鄉賢考察團了。 李成功笑容滿面地揮了揮手笑道:“大家辛苦了!先下車看看這座廊橋吧!” 待貴客們走近橋,趙倩開啟掛在身上的上課寶開關,吹了吹小話筒,笑道:“各位鄉賢,各位領導,這座橋叫鸞峰橋,建造於清朝嘉慶五年,一九六四年修繕過一次。橋長四十七點六米,寬四點九米。是全國單拱跨最長的貫木拱廊橋。” 有位鄉賢對著縣委常委卓仕清笑著輕聲說:“趙書記真了不起啊,連資料都記得住!” 卓仕清點頭沉聲笑道:“她記憶力非常好!幾乎是過目不忘的!” “橋孔跨越三十七點六米,南北走向,十七開間,七十二柱。橋中心間用如意斗拱疊梁成八角躁井,上覆雙坡頂,挺拔俊秀堪稱中國虹橋之最。” 趙倩又指了指橋下,接著說道:“大家往下看,那底部巨大的長木條,才真正感受到這木拱跨度有多麼驚人,那麼長的木條,中間竟然完全沒有橋墩等一切支撐點。簡直就是個人間奇蹟啊!” 喬賑榕笑著問道:“這座橋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嗎?” 趙倩對著小話筒笑道:“有,一位現在很大的領導,在一九八九年夏天,帶隊翻山越嶺步行到這裡調研,就在這座橋上午休。領導回去後幫助黨川鄉籌資70多萬元,解決了‘五無’問題。黨川人民,從此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有位鄉賢問道:“趙書記,什麼是‘五無’呀?” 趙倩笑了笑說:“八十年代,黨川鄉人均年收入不到兩百元,生產、生活條件極差,極其艱苦。‘五無’就是無公路、無自來水、無照明電、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 喬賑榕長嘆一聲道:“如此條件下的農民,才叫苦呢!” 吳婷笑著說:“現在肯定非常好了!對嗎?” 趙倩點頭笑道:“現在當然非常不錯了,大家跟我一睹為快吧!” 隊伍跟著趙倩走在公路上。 喬賑榕對著李成功笑道:“如果在趙倩的脖子上插一個小旗,她又成了導遊,做什麼就像什麼!她對這裡的情況瞭如指掌啊!” 李成功轉頭看著喬賑榕笑道:“哈哈,確實如喬老弟說的那樣,做什麼就像什麼?真是多才多藝啊!” 喬賑榕說:“這兩天,她坐在我們的車上,表現更加出色。歌唱得非常好,故事講得非常生動。我感覺趙倩對馮夢龍也很有研究啊!” 趙書佳笑著說:“喬大哥,她對孔子也很有研究啊!” 喬賑榕點頭道:“趙倩確實讀了很多書,文筆怎麼樣?應該很好吧?” 趙書佳笑著說:“非常好,而且出手很快!” 吳婷笑逐顏開地說:“我曾經跟她聊過咱們的鄧公,她也是非常熟悉的。在深圳我的辦公室,和她聊資本論,她竟然讀完英文版。” 李成功瞪著眼睛,驚奇地問道:“趙倩的英語水平如此之高,那就是說起碼八級咯?” 吳婷點點頭說:“是啊,她就是考過八級啊!” 李成功笑道:“如此看來,新時代福寧縣的第一才女,非趙倩莫屬了?” 趙書佳點頭笑道:“趙倩當之無愧!” 趙倩帶著鄉賢和領導們來到主題館,開啟上課寶的開關,指著掛在牆壁上的許多牌子,一臉嚴肅地說:“用首長的話來說,當年的黨川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異常艱苦、異常難忘’。馮夢龍詩云:‘地僻人難到,山多雲易生。’山路崎嶇,跋涉艱難。當年的黨川人有‘三怕’,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養大豬,皆因走山路,挑重物非常艱辛!” 她指著破舊不堪,低矮的土牆小學黑白相片,說道:“當年的黨川教育極其落後。落後到什麼程度呢?許多小孩子高高興興地就去看電影《上甘嶺》。看完了都不走,蹲在地上找東西,有人問其故,孩子們的回答,竟然說看到打仗,想撿子彈殼。眾人被孩子們的天真無知逗得發出笑聲。但,笑聲背後,說明了什麼呢?” 此時,主題館內完全處於安靜狀態。 趙倩接著說:“造成教育落後的原因,就是經濟落後。一九八八年,黨川的人均年收入僅有一百八十六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人們窮到什麼程度?還沒三包軟殼中華煙多錢。真是苦不堪言啊!在座的老闆,可能一天都不止用這麼多錢吧。” 喬賑榕一臉嚴肅地說:“真沒想到,當年的黨川竟然如此貧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閉塞,交通閉塞的原因,就是經濟基礎薄弱。現在好了,公路通了,人民的生活也會慢慢地好起來。” 趙倩點頭笑道:“公路通了以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村落改造成現代的商業步行街,面貌煥然一新。一會兒,大家去看看就知道了。主要原因是當地的幹部群眾發揚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發展經濟,改變了落後的面貌。”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