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十、猴子,犀香記,青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著他說今日可以留宿,他卻問:“無鍋如何炒菜?”
蕭寶兒啞了,炒菜不用鍋還叫炒菜?拿大盤子行嗎?她不敢把心中所想說出口,求助的看著姚溪桐。後者道:“幹牛皮置於火上,待牛皮捲曲並有油滲出,迅速倒入菜餚翻炒。”
“你們今日可留下!”
饕餮總算走了,蕭寶兒鬆了口氣,得意地朝著姚溪桐眨眨眼睛,“我覺得還是牛氣沖天這個菜名好,簡單易懂。”
姚溪桐莞爾,他沒想到蕭寶兒會做菜,更想不到的是蕭寶兒把無用的牛頭拿來烹飪,還真幫了個大忙。
中原人不吃牛頭,牛頭唯一的用途就是獻祭。按理說北遼人也不吃牛頭,這東西在北遼也是祭品,蕭寶兒一個北遼公主居然會用牛頭做菜,實在太令人驚訝了!一番細問,他總算知道了緣由。巫祖吃牛頭,蕭寶兒會做這個就是跟巫祖學的。
百年之前,強大的遼國因為巫蠱之禍被分裂成了西肅和北遼。西肅仿漢制,早已擯棄了遼國巫蠱,將中原治國之術學會十之六七。北遼沿襲了遼國的風俗,上至帝王,下到百姓,都崇尚巫蠱,難怪蕭寶兒會深信犀兕香這種怪力亂神之說……
巫祖,其地位在北遼與帝王比肩,包子鋪收集到的資訊中從未有過巫祖的相關資料。
乍聽蕭寶兒提起巫祖,他忍不住問了很多關於巫祖的事情。比如占卜,“你們那兒的百姓每年入冬都會找巫祖詢問來年氣候,你可知巫祖大人是如何占卜的?”
“夏末秋初,巫祖會去草原深處探訪住在那兒的牧民,看他們打算如何過冬。如果牧民一早準備了糧食、柴火併朝人口稠密的牧區遷移,巫祖就知道那年冬天會是寒冬,來年春天是個豐年。”
姚溪桐聽得瞠目結舌,巫祖看到牧民準備糧食柴火推測出是寒冬,並把這個推測假借天意告訴更多百姓,讓大家一起準備過冬的糧食和柴火?
他問:“巫祖這樣做就沒做錯過?”
姚溪桐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蕭寶兒看來非常簡單。
“草原上的牧民都是活神仙,他們對天氣的預測從來不會出錯。舉個例子,腿部罹患風溼的人,每到季節交替就會感到不適,這種感覺從不會出錯。老牧民也如此,他們跟草原打了一輩子交道,預測天氣的眼光賊得很,這怎麼會錯?”
“天氣真不是巫祖占卜出來的?北遼不是每年都會請巫祖出面占卜嗎?”
蕭寶兒笑得更甜了,道:“每年這個時候巫祖就會換上華麗的衣裳,牽著老桑吉出席占卜儀式。”
老桑吉?姚溪桐有些暈乎,桑吉到底是個什麼東西,蕭寶兒到底有多少個桑吉?
“老桑吉是一隻沒毛的山羊,每年這個時候巫祖會把染色的綿羊皮披到老桑吉身上,告訴百姓這是一頭異獸。他在標識豐年和災年的地方各放一個牌子,把泡過酒的豆子埋在他想要的地方,老桑吉鼻子可靈了,一準找到豆子掀翻牌子,來年的天氣就是這樣預測的……百姓拿來祭祀的牛頭還不等祭祀結束就被巫祖拿去燉了,我們經常在齋戒期吃牛頭肉,他烹飪過很多牛頭才掌握了烹飪牛頭肉的火候……我是他唯一的徒弟。”
姚溪桐總算明白蕭寶兒的不靠譜源自何處,有巫祖這樣的啟蒙老師,她能靠譜嗎?
飯後,喜鵲和蘇蘇出門探路。蘇蘇試圖和喜鵲套近乎,後者一如既往地沉默。
姚溪桐烹飪晚上要吃的食物。
蕭寶兒逗猴子玩。
天還未黑,一行再次聚到飯廳。
蕭寶兒讓猴子唱歌,反反覆覆說了一下午,猴子真唱歌了。唱了首童謠,說是被拐之前媽媽經常唱給他聽。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背仔上街賣,阿嫂出街著繡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落雨大,水浸街,揹簍空空哥回來,得錢給嫂買花戴。阿嫂見花淚漣漣,左右各已插一枝,含淚把花插中間。”
許久不說話,猴子的聲音就像刀子刮擦瓷盤――非常的刺耳。聽完他用方言唱的歌曲,蘇蘇喟嘆道:“真是可憐人,他媽媽更可憐?”
蕭寶兒不明所以的看著蘇蘇,聽她解釋說,“這首歌不是童謠,是這孩子母親在歌唱自己的遭遇。阿哥是孩子的父親,阿嫂是孩子的母親,阿哥不喜歡女孩,家裡生出女孩就被阿哥拿去河邊溺死,為了安慰阿嫂,阿哥每次溺死孩子都會給阿嫂買花。”
“女人收到花都應該高興,阿嫂收到花卻淚水漣漣。因為她頭上已經插了兩朵,說明有兩個女兒被溺死,今兒是第三個……”
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